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9798

主题

2

好友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1
性别
考研年份
2014年
报考院系
公共管理学院
帖子
19286
注册时间
2007-3-21

社区QQ达人 考研VIP 版主勋章 Medal No.5 有头有脸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5-28 10:03: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权威推荐:郑州大学2023年考研内部权威资料【点击查看】
总部地址:郑州大学主校区育博书店
考研咨询热线:13633846090(同微信,请优先微信联系)
---------------------------------------------------------------------------------------
郑州大学化学系博士生导师介绍
  化学系在职教职工154人。其中专职教师106人,教辅人员28人,党政管理人员20人。教授38人,副教授46人,工程及实验系列副高职称9人。院士1人,工作院士1人,外籍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47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6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4人,省管优秀专家8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科技功臣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国家“千百万人才工程”入选1人,河南省优秀教师2人,河南省劳动模范6人,河南省十大科技女杰2人,120人被确定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骨干、中青年骨干教师或带头人培养对象。


博士生导师名录(按姓氏笔划排序)
王向宇
刘宏民
刘寿长
冶保献
吴养洁
宋毛平
张书胜
张鸿云
李中军
李利民
杨长春
杜晨霞
常俊标
侯红卫
赵玉芬
唐明生
屈凌波
樊耀亭
陶京朝
教  授  名  录(按姓氏笔划排序,后增教师未按排序)
陈晓岚
牛云垠
王向宇
王敏灿
石  杰
石秋芝
任翠萍
关新新
刘  蒲
刘红霞
刘宏民
刘寿长
刘金霞
何占航
冶保献
吴养洁
宋毛平
张书胜
张建民
张淑媛
张鸿云
张瑞芹
李中军
李利民
李铁生
李建军
李 纲
杨长春
杨贯羽
苏运来
邹大鹏
杜晨霞
段征
屈凌波
林  琳
侯红卫
胡建立
赵玉芬
唐明生
徐  顺
徐  琰
贾汉东
郭宪吉
郭彦春
郭益群
崔秀灵
韩  巧
廖新成
樊耀亭
陶京朝
龚军芳
韩华云
王红明  
韩润平
孙爱玲



由于郑大化学系的网站有很多朋友打不开,对大家的考研信息获取造成了一定的不便,因此网站决定把化学系的老师介绍都在咱们网站列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9798

主题

2

好友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1
性别
考研年份
2014年
报考院系
公共管理学院
帖子
19286
注册时间
2007-3-21

社区QQ达人 考研VIP 版主勋章 Medal No.5 有头有脸

2#
发表于 2007-5-28 10:05:50 |只看该作者
王向宇教授
1958年2月生,博士,郑州大学化学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工业催化专业和物理化学专业),郑州大学工业催化研究所所长,兼物理化学学科副主任,郑州大学化学系学术委员会委员。从事催化基础及相关催化过程的开发研究。负责或主持过多项科学研究课题,曾取得了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河南省教育厅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鉴定成果4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项,发表各类研究论文20余篇。



专业学科方向:

绿色催化技术

精细化学品催化合成技术

环境保护催化剂开发

催化氧化及相关基础研究

工业催化剂设计和催化剂数据库的开发研究

 

联系地址:

郑州大学工业催化研究所,郑州市大学路75号

邮政编码: 450052

电 话: 0371-7766076或0371-7761927

Fax:    0371-7763200

E-mail:   gychs@263.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98

主题

2

好友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1
性别
考研年份
2014年
报考院系
公共管理学院
帖子
19286
注册时间
2007-3-21

社区QQ达人 考研VIP 版主勋章 Medal No.5 有头有脸

3#
发表于 2007-5-28 10:06:47 |只看该作者
刘宏民教授

刘宏民,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郑州大学药学院院长,郑州大学新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有机化学及药物化学学科带头人,郑州大学“211工程” 二期重点建设项目——“药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项目负责人。主要从事有机合成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河南中医学院药学系(学士);1983年8月至1986年8月,河南化学研究所工作(实习研究员);1986年9月至1987年9月,中国科技大学及东北师大进修学习;1987年10月至1990年3月,日本金泽大学药学部(硕士);1990年3月至1993年3月,日本金泽大学自然科学研究科(博士);1993年3月至1994年5月,日本东京大学药学部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博士后);1994年7月至1995年10月,郑州大学化学系(副教授);1995年11月至今,郑州大学化学系(教授);其间1999年1月至2001年4月,日本国立医药品食品卫生研究所(客座研究员);2000年至2001年,任郑州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2001年至今,任郑州大学化学系主任;1997年至2003年,任郑州大学药物研究所所长;2003年至今,任郑州大学新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2004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并被评为“河南省特聘教授”。

主要学术和社会兼职:中国药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药物化学委员会委员,河南省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抗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化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药学会常务理事。任《Current Organic Chemistry》特邀编委,《中国药物化学杂志》编委,《河南化工》、《化学研究》副主任编委,《中国科学》、《中国化学》、《有机化学》、《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审稿人等。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

主要科研经历:1983年大学毕业后在河南化学研究所从事有机结构分析工作,1987—1993年在日本金泽大学(Kanazawa University)攻读硕士和博士期间,从事天然药物、药物合成和糖化学研究。1993—1994年在日本东京大学(Tokyo University)从事药物合成和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研究。1994年回国后于郑州大学任教,讲授有机立体化学、光谱解析、药物化学等多门课程和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项目。承担国家“863” 高新技术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等多项重要研究项目,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或阶段性成果。已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科研成果7项,西替利嗪、都可喜等获新药证书3项,抗高血压药倍他洛尔等获临床批文2项。部分研究成果在企业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培养硕士研究生30名,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18人。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在《Chem.Commun.》、《Eur.Org.Chem.》、《Org.Biomol.Chem.》、《Carbohydr.Res.》

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药物合成与设计、天然有机化合物结构研究、糖化学研究、新药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主持的在研项目有:

1.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D?D抗癌新药OGP46的研究开发,编号:2002AA2Z3242,资助金额60万元,2002.11~2005.6,正在进行中。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D?D糖为原料的新型手性砌块、手性助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编号:20272054,资助金额24万元,2003.1~2005.12,正在进行中。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糖苷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方法及生物活性研究,编号:20472075, 资助金额8万元,2005.1-2005.12,进行中。

4. 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项目——一类抗癌新药OGP46的临床前研究,编号:0521002300,资助金额35万元,2005.1-2007.12,进行中。

5. 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基金项目,资助金额55万元,2001.1~2005.12,正在进行中。

6. 河南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新型甜味剂三氯蔗糖合成新工艺研究,资助金额8万元,2003-2005,正在进行中。

主持已完成项目有: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氧化糖及其在糖苷酶抑制剂合成中的应用研究。编号:296772030,资助金额10万元,1997.1~1999.12月,已完成。

2. 国家科委重点攻关项目(博士创新项目)?D?D十个创新药的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编号:98-B-09,资助金额10万元,1999.1~2001.2月,已完成。

3. 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基金项目?D?D生物与化学合成法在糖化学研究中的配合与新展开,资助金额12万元,2001.1~2002.12,已完成。

4. 国家教委优秀年青教师基金项目?D?D氧化糖及其在吡嗪类药物合成中的应用,资助金额6万元,1997.1~1999.12,已完成。

5. 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D?Dα-亚甲基环戊酮二萜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编号:981170701,资助金额10万元,1999.1~2001.12,已完成。

6.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D?D脂肪偕胺基糖的设计合成与构效关系的研究,编号:0111030300,资助金额5万元,2001.1~2003.12,已完成。

7. 河南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D?D以冬凌草甲素为先导化合物的国家一类新药产业化开发。资助金额10万元,2002~2004,已完成。

8. 国家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资助金额20万元,2002-2003,已完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98

主题

2

好友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1
性别
考研年份
2014年
报考院系
公共管理学院
帖子
19286
注册时间
2007-3-21

社区QQ达人 考研VIP 版主勋章 Medal No.5 有头有脸

4#
发表于 2007-5-28 10:07:18 |只看该作者
刘寿长教授

刘寿长,男,汉族,河南兰考人。1949 年 7 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学位,教授,硕士生导师。
教学:主讲《物理化学》、《高等物理化学》、负责物理化学实验。主编并正式出版高等学校教材《物理化学实验》;近年完成的“改革教学内容,实行全方位管理,不断提高物理化学实验课质量”获郑州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物理化学实验课教学的创新与实践”,98年通过省教委鉴定;“面向二十一世纪物理化学实验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2000年通过省教委鉴定,获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获99年郑州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郑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在全教育系统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

科研方向:多相催化,有机加氢,工业催化剂的开发研究工作。论文三十余篇,多篇为美、英、日、俄等权威刊物摘录。97年以来12篇被收录到国家级权威科技文献库中,5篇被国际“四大检索”EI、SCI、 ISTP、ISR收录。成果“高活性电极材料氢氧化亚镍制备技术”,95年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由天然油脂制备高级脂肪醇的研究”,99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重点攻关项目,“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工业催化剂的研究” 2001年6月29日通过省级鉴定,国际先进水平,并申报了国家专利,申请号,01122208.5。

Tel:  0371-7763706  Fax:. 0371-7763220  E-mail:  Liushouchang@371.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98

主题

2

好友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1
性别
考研年份
2014年
报考院系
公共管理学院
帖子
19286
注册时间
2007-3-21

社区QQ达人 考研VIP 版主勋章 Medal No.5 有头有脸

5#
发表于 2007-5-28 10:08:41 |只看该作者
冶保献教授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8, 7  

最后学历: 博  士

职称: 教  授    博士生导师

工作单位: 郑州大学化学系

研究方向: 生物电化学和生物电分析化学

电话: 0371-67766159(O)      传真: 0371-67763220   

Email: yebx@zzu.edu.cn   

冶保献教授.jpg

学  历 :

B.S. 郑州大学 1982

M.S. 郑州大学 1989

Ph.D. 武汉大学 1997



社会兼职

河南省化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荣誉称号

1998年: 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1988年: 郑州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

1999年: 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1999年: 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研究方向 :

1. 生物分子电化学研究

导和推大脑神经中枢的活动机理历来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人们一直期待着彻底揭示神经活动的奥秘,并在当前高新技术、医学、药学等领域中加以应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中有多种化学物质参与和影响着人类和动物复杂的神经活动,如脑神经传导过程由神经末梢释放出化学物质并进入突触间隙。由于这些化合物直接影响人体的行为和活动,参与体内的循环和调控,并与多种功能性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忧郁症等)和器质性病变(如巴金森氏综合症等)息息相关,因此,研究神经传导物质-神经递质的电子传递机理、建立快速、灵敏、可靠的检测方法,在体、实时地定量测定这类神经活动物质具有重大意义。

在过去的脑神经研究中多采用离体研究方法,即将实验动物解剖后取其脑组织样品进行测定,由于这类研究方法不能实时地反映大脑内部的变化过程,严重地制约了脑功能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当采用微电极插入动物体内进行活体伏安获得成功以后,立即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该技术经过不断的改进与完善后,被公认为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连续监测动物大脑神经活动最有效的方法。近几年该类研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课题,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以前的研究中,普遍认为神经递质的电子传递过程为2电子一步转移过程,而我们最近利用光谱电化学研究发现,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抗坏血酸在电极上交换电子时均为1电子自由基过程,该机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如果该机理正确,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一个挑战,将需重新认识神经递质的作用机理。这对于了解生命过程的奥秘、预防和治疗各种神经疾病将起到积极的指动作用。

2.  DNA分子与靶向分子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DNA是许多抗癌药物作用的靶分子。DNA与其靶向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在探讨生命过程机理、DNA生物传感器的研制、药物的设计与合成以及药物抗病机理的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几十年以来,人们已经从分子水平上证实:药物分子是通过插入(Intercalation)、沟槽键联(Groove binding) 或共价键联(Covalent bonding) 三种基本方式与DNA结合在一起,并经常凭借氢键(Hydrogen binding)和库仑力(Coulombic force)使相互作用加强。大多数抗癌药物通过插入或沟槽键联与DNA相互作用;与DNA共价键联的抗癌药物较少。DNA与药物分子的非共价结合相互作用主要有三种模式:(1)外源分子插入DNA分子双螺旋的碱基之间;(2)外源分子与DNA分子的带负电荷的核糖-磷酸骨架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3)靶向分子与DNA的大沟或小沟的碱基对边缘直接发生相互作用。我们的研究着眼于抗癌中草药与DNA相互作用的方式、方法和作用参数,研究手段以电化学技术为主。该研究为抗癌中草药的开发、抗癌机理和临床试验提供基础理论数据。



3. 杯芳烃电化学应用研究

杯芳烃上缘是苯环构成的疏水性环状空腔,下缘是排列整齐的亲水性羟基。由于杯芳烃具有特殊的空腔结构且空腔大小可以调节,对靶向分子具有选择性识别功能,被誉为第三代主体超分子化合物。我们在该领域的研究是对杯芳烃的上缘和下缘进行修饰,嫁接上具有特殊功能的识别客体分子的基团,使修饰后的杯芳烃具有特殊空腔和分子识别双重功能,并通过化学修饰电极技术,特别是LB膜技术将其修饰在常规电极表面,组成新型的电流传感器,结合电化学伏安技术,用于研究和测定电化学性质相近(如各种中枢神经递质)、结构相似(如同分异构体)以及手性对映体分子。该研究课题意在开拓杯芳烃应用的新领域,同时解决电化学伏安法中电化学性质相近物质无法同时研究和测定的难题。



主持的在研和以结题科研课题

1.     1999.1-2000.12 “超微电极的研制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研究” 编号991120115

    河南省科委资助(攻关)  。

2.     1999.1-2000.12 “超微电极的研制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研究” 编号994030700

    河南省科委资助(基础)  

3.1996-1998  “生物大分子电化学和光谱电化学性质研究”  编号96150005

河南省教委资助研究课题,

4.1998-2000   “自组装修饰微电极在仿生电化学中应用研究 ” 编号98150006

河南省教委资助研究课题,

5.1996~1998  “单个细胞的生命信息传递过程的直接电化学方法研究”  编号2950503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6.1999.1- 2002.12 “ 生命信息传递过程动力学模型研究” 河南省杰出人才基金资助 编号 9924   

7. 2000.1~2002.12  “生命信息传递过程的直接电化学研究”  国家教委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

8. 2000. 7. 至 2003. 6 “神经递质电子传递电化学研究” 河南省教委资助研究课题, 本人为主持人。

9. 2002.1~2003.12  “神经递质电子传递机理的电化学研究”河南省科委资助课题  编号:0211020400  

10. 2003.1~2004.12  “天然维生素E提纯新工艺研究” 河南省科委资助攻关课题,编号0324230003

11.  2005.1~2007.12 “功能杯芳烃合成及在分子识别中应用的电化学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编号:20475050。



近期发表的部分论文

1. Ye Baoxian, Xia Ping,  Lin  Lin  “Determination of Neurotransmitter Norepinephrine in the presence of Ascorbic Acid Using Carbon Fiber Microelectrodes Activated by Potentiostate” Microchemical Joural   2000,64(2),125~130



2. 张  娟,  靳保辉,  刘灵芳,  冶保献   “差示脉冲溶出伏安法测定粮食中叶酸的研究”      郑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1,2,85



3. 冶保献,  李风菊,  刘灵芳,  靳保辉 “电化学方法多巴胺的氧化还原机理研究”分析实验室  2001,P319



4. 刘灵芳,   王翠红,   张  娟,   冶保献 “叶酸在汞电极上的电化学研究及其分析应用” 分析实验室  2001,P322



5. 刘灵芳1 冶保献2  李风菊2  王业民2  “碳纤维微电极差示脉冲伏安法大量抗坏血酸存在下测定痕量多巴胺”  测绘学院学报, 2002,19(2),154-156



6.Bao-xian Ye*(冶保献),  Lin Lin(林琳),   Cui-hong Wang(王翠红) Bao-hui Jin(靳保辉)  Ling-fang Liu(刘灵芳)  “A New Redox Reaction of Ascorbic Acid at Platinum Electrodes” Journal of Chinese Chemistry Society,  2002, 49, 415~419



7.. 冶保献,刘灵芳,齐小花,王翠红, “有机小分子硫堇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分析科学学报,  2003,19(1),51~54



8. Bao-xian Ye*(冶保?I),Cui-hong Wang (王翠?t), Ai-hua Jing(景爱华)   “Interaction of the anticancer drug 8-Azaguanine with DNA” Journal of Chinese Chemistry Society,  2003, 50, 457~464



9. 李风菊,张峻,冶保献,袁利杰,“血清中胆固醇的示波极谱法测定及电极反应机理” 郑州大学学报 (医学版),2003,38(4),518~521



10. 王翠红,景爱华,冶保献, “抗癌药物8-氮鸟嘌呤在石墨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及电分析方法研究”  分析科学学报,   2003,19(4),313~316



11. 王翠红,李风菊,袁利杰,冶保献, “抗癌药物6-巯基嘌呤在悬汞电极上的电分析方法及其电极过程机理研究” 分析科学学报,   2003,19(5),468~469



12. 刘辉,孙佳,刘灵芳,冶保献, “5-羟色胺在碳纤维微电极上的电化学测定及伏安行为研究”  分析科学学报,   2003,19(5),470~471



13.  冶保献, 木合塔尔.吐尔洪,曲松, “抗癌药物6-巯基嘌呤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分析科学学报,  2004,20(4),364-366



14.冶保献, 木合塔尔.吐尔洪,曲松, “秋水仙碱的电化学性质及电分析方法研究”   分析科学学报,  2004, 20(5), 458~460



15. Xiangru Meng , Hongwei Hou , Gang Li , Baoxian Ye, Tiezhu Gea, Yaoting Fana, Yu Zhu, Hiroshi Sakiyama  “Tetrametallic macrocyclic frameworks constructed from ferrocenedicarboxylato and 2,20-bipyridine: synthesis, molecular struc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Journal of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2004, 468, 1218-1229



16. Hong-Lei Liu, Hong-Yan Mao, Chen Xu, Hong-Yun Zhang *, Hong-Wei Hou,  Qing-an Wu, Yu Zhu, Bao-Xian Ye, Li-Jie Yuan    “Four novel sulfur-rich complexes: syntheses, crystal structures of three nickel(II) and one cobalt(II) complex with derivatives of Lawesson’s Reagent”  Polyhedron   2004, 23, 1799?C1804



17. Bao-Xin Ye,  Yan Xu,  Fei Wang,  Yong Fu,  “Synthesis, structures and electrochemistry of two Schiff bases compounds bearing phenylferrocene”   Inorganic 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2005,8,44~47  



18. 景爱华,张书胜, 冶保献  “对叔丁基杯[8]芳烃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研究”  分析科学学报,  2005,21(2),143-145



19. 徐琰,王非, 付勇,张巧红,冶保献,宋毛平,吴养洁,“两个新的双二茂铁硫脲衍生物FcL1和FcL2的合成、结构及电化学性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5, 26(6), 1081-1085



20. 林琳,梁冬松,韩华云,冶保献*,焦哲,“涂钼石墨管-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人发中的微量铍”  分析科学学报, 2005, 21(3), 353-354



21. Bao-Xian Ye,* Li-Jie Yuan, Chun Chen, Jing-Chao Tao  “Electrochemical and Spectroscopic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of Indirubin with DNA”  Electroanalysis  2005,17(7), 1523-1528



22. 董慧民,郑浩, 冶保献, “亚甲基修饰杯芳烃”  化学通报,  2005,68(9),w103

23.Bao-xian Ye*(冶保?I),  Song Qu(曲松),  Fei Wang(王非) and Lin Li(李琳)  “The Study of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ethotrexate”  Journal of Chinese Chemistry Society,  2005,52(6),1111~1116



24. Huimin Dong,  Hao Zheng,  Lin Lin,  Baoxian Ye ∗ “Determination of thallium and cadmium on a chemically modified electrode with Langmuir?CBlodgett film of p-allylcalix[4]arene”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xxx (2005) xxx?Cxxx



25. 董慧民  郑 浩  王淑洁  冶保献 “杯芳烃LB膜修饰电极及其识别性能” 化学通报,  2005,68(12),50-5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98

主题

2

好友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1
性别
考研年份
2014年
报考院系
公共管理学院
帖子
19286
注册时间
2007-3-21

社区QQ达人 考研VIP 版主勋章 Medal No.5 有头有脸

6#
发表于 2007-5-28 10:09:42 |只看该作者
吴养洁院士(河南省唯一一个本土培养的院士)

       1928年生于山东济南,1951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后留校任助教,1954—1958年在莫斯科大学化学系读研究生,获副博士学位。1958年回国后一直在郑州大学化学系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养洁院士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艰苦奋斗,持之以恒,在物理有机、金属有机与大环化学等方面有系统的、创新性的重要研究成果,提供了有机化合物分子内、分子间弱相互作用众多新的证明,阐明了其作用规律,丰富了近代化学键理论。已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经SCI等检索,已被国外重要刊物引用400多次。他主持完成的“萘氯化水解法制甲萘酚”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冠醚合成新方法”获1984年国家发明三等奖及发明专利;《环金属化反应分子内配位》获2001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吴养洁院士为学严谨,为人诚笃,科研成果丰硕,学术造诣深厚,从郑州大学早期建校,到近十年来建设有机化学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省高等学校应用化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学科建设方面贡献突出。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已培 养 博士、硕士、博士后50余人。1990年被国家教委、国家科委联合授予“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91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1998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南省科技功臣”荣誉称号,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98

主题

2

好友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1
性别
考研年份
2014年
报考院系
公共管理学院
帖子
19286
注册时间
2007-3-21

社区QQ达人 考研VIP 版主勋章 Medal No.5 有头有脸

7#
发表于 2007-5-28 10:10:44 |只看该作者
宋毛平教授

宋毛平,男,1957年7月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理学博士,美国堪萨斯大学博士后。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现任郑州大学有机化学重点学科第一学术带头人,河南省化学生物与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化学与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委员会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理科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郑州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郑州大学副校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物理有机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已合成近百种有机金属化合物,对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取代基效应,分子内配位及其应用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得出了一系列有规律性的结论。已指导十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期主要研究金属与活性分子结合为新型的具有生物活性的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性质、结构及其应用。承担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四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两项河南省教委基础研究项目。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9项省级以上科技奖励(其中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出版著作3部,鉴定成果1项,2005年获发明专利一项。

主要研究方向
1.含杂环二茂铁亚胺环金属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通过合成方法的改变,来探讨含杂环二茂铁亚胺环金属化反应,并对含杂环二茂铁亚胺钯化物在碳-碳、碳-杂偶联反应中应用进行研究。
2.高分子负载钯化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选用原料简单,价格低廉,操作方便的高分子进行负载钯化物,从而制备无磷催化剂,并探讨其在碳-碳、碳-杂偶联反应中应用。
3.高分子负载手性氨基醇的合成及其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设计、合成高分子负载手性氨基醇类化合物,探讨其在醛、酮与二乙基锌的对映选择性加成反应中的应用。
4.手性氨基醇二茂铁亚胺环金属化反应
利用手性氨基醇与酰基二茂铁进行缩合反应来制备手性氨基醇二茂铁亚胺,来探讨这些手性二茂铁亚胺的环金属化反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98

主题

2

好友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1
性别
考研年份
2014年
报考院系
公共管理学院
帖子
19286
注册时间
2007-3-21

社区QQ达人 考研VIP 版主勋章 Medal No.5 有头有脸

8#
发表于 2007-5-28 10:11:21 |只看该作者
张书胜

张书胜,男,1965年生。理学博士,化学系教授,分析测试中心主任,河南省化学生物与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河南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化学会色谱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有机与生物分析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等学术职务。曾在郑州大学化学系(本科,1982-1986),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硕士,1986-198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1995-1998)学习。 先后在郑州大学化学系(1998-2000)、澳大利亚国家分离科学研究中心、塔斯马尼亚大学化学学院(2001-2002)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领域为现代分离科学的基础研究与应用。近年来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十余项,分别是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981120308)、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其中在重要的专业SCI源期刊杂志和核心期刊上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2项,省优秀论文一、二等奖和科技进步奖等。在2003年当选中国化学会有机及生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理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98

主题

2

好友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1
性别
考研年份
2014年
报考院系
公共管理学院
帖子
19286
注册时间
2007-3-21

社区QQ达人 考研VIP 版主勋章 Medal No.5 有头有脸

9#
发表于 2007-5-28 10:11:52 |只看该作者
李中军

李中军,男,1963年7月,郑州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学位,郑州大学化学系副主任、郑州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无机材料。

1997年中南工业大学博士毕业,2000年被河南省评为教授。1999年被评为省青年骨干教师。主持河南省杰出人才基金一项,省科技攻关项目三项,河南省教委科技攻关项目一项,2000年获河南省科技进三等奖,参编《化学、环境、社会》和《综合化学实验》等两本书,发表论文20余篇。已经培养和正在培养的硕士生8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98

主题

2

好友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1
性别
考研年份
2014年
报考院系
公共管理学院
帖子
19286
注册时间
2007-3-21

社区QQ达人 考研VIP 版主勋章 Medal No.5 有头有脸

10#
发表于 2007-5-28 10:12:30 |只看该作者
常俊标

常俊标,男,1965年10月生,河南省滑县人。
学习经历
1986年河南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1989年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1996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1996-1998年美国Georgia大学博士后;2000~2002年,美国Novartis基因研究所(G. Stork基金)访问科学家。
工作经历
1989年~1992年在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先后任研究室主任和副所长;助理研究员和副研究员。1999年10月开始任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2002年10月任河南省科学院质量检验与分析测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2003年11月起任新乡医学院副院长,教授;2006年5月至今郑州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化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主任, 河南省分析测试中心主任。
荣誉称号
1998年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999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1999年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2004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创新工程”国家级人选;1995年河南省省管优秀青年专家,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
主要工作成绩
从事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抗病毒药物的合成(乙肝、艾滋病),先后主持完成8项国家、省部级重大攻关项目,1项美国NIH自然科学基金,11项国家、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1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主持完成的“中药五味子活性成分五味子醇甲及甲素的全合成研究河南省”在国际上首次仿生合成了与天然五味子醇甲及甲素同样的药理活性产物,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对于受体结构未知而近似有效的系列化合物,通过计算机辅助研究对分子药效团及其构象进行分析,合成了一系列新型核苷化合物,经药理筛选及动物实验表明,某些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抗艾滋病(AIDS)活性且毒副作用小,目前正在做临床前的安全性评价。其中“新型核苷抗艾滋病药物的合成研究”等项目分别被列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人事部、教育部、河南省科技厅的大力资助。作为项目主持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并获2004年河南省十大有影响的科技成果;2006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部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获美国发明专利2项;中国国家发明专利5项,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申请国际发明专利2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3项;在国际著名刊物(Chem.Rev. IF>20)及国内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 收录63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培养博士研究生13名(毕业6名),硕士研究生10名(毕业8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 ( 豫ICP备07041838号 ) |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Powered by 育博书店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