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675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7
性别
保密
帖子
5940
注册时间
2007-3-25

创作 人气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0-22 17:59: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权威推荐:郑州大学2023年考研内部权威资料【点击查看】
总部地址:郑州大学主校区育博书店
考研咨询热线:13633846090(同微信,请优先微信联系)
---------------------------------------------------------------------------------------
2008任汝芬政治重点讲析
一、单选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的落脚点是?
A.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 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C.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
D. 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
(1) 答案: D。?
(2) 解读: ?
①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2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关于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理解和记忆。? ②试题的正确观点出自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2003年7月1日)。他指出:“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中重述了这一观点。?
③凡是讲到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或归宿,肯定就是指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正确选项是D,其他选项都不符合要求。?
(3) 对照: 《之二》P150,第1、3题;P153,第8题;现列出P150,第3题。?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发展先进文化?
C. 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

3.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A. 为人民服务 B. 集体主义?
C. 诚实守信 D. 爱国主义?
(1) 答案: A。?
(2) 解读: ?
①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9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的记忆与理解。?
②试题的观点最早出自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报告,江泽民指出:“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2002年5月,江泽民《在四川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指出“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又指出:“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③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3) 对照: 《之二》P172第121题。(1998年考过类似试题,见《之一》P322第2题,故可说是重复试题)
?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是?
A. 为人民服务 B. 集体主义 C. 诚实守信 D. 社会公德(C)

5.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尊重和保护人权,认为首要的人权是?
A. 参政权、议政权 B. 自由权、平等权?
C. 生存权、发展权 D. 选举权、被选举权?
(1) 答案: C。?
(2) 解读: ?
①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8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今年新增考试点内容的记忆与理解。?
②本题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中央正式文件的提出,出自2002年的中共十六大报告和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关于人权问题,邓小平、江泽民都有相关论述。邓小平指出:“国权比人权重要得多”。江泽民指出:“充分实现和享受人权是全人类追求的共同理想。促进和保护人权是各国政府的神圣职责。”“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受人权的前提和保障。”2005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始终将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保障和发展人民的各项权利作为根本任务,并将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人权。”显然出自这一文件。?
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今年的新增考试点,是师生重视的一个问题。?
(3) 对照: 《之二》P172第118题。?

6.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是?
A. 生存权、发展权 B. 选举权、被选举权?
C. 公民权、政治权 D. 经济权、文化权 (A)

7.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 根本任务 B. 根本原则?
C. 本质属性 D. 基本要求?
(1) 答案: C。?
(2) 解读: ?
①本题考查形势与政策中关于现阶段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中关于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的新观点的记忆。?
②本题出自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
③对本题采用正选法(即顺选法)就可以。?
(3) 对照: 《之三》P78第1题。?

8.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A.社会和谐 B.共同富裕 C.市场经济 D.时间经济 ?(A)

9. 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牢牢把握的主题是?
A.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D.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 答案: A。?
(2) 解读: ?
①本题考查形式与政策中有关中央最高领导人讲话中的观点。?
②选择中的正确观点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已有的观点。此题实际上对2006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这一试题的重复。 ? ③对本题采用正选法即可做对。?
(3) 对照: 《之一》P254的本部分复习提示中明确提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者的主题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10. 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活动是两国最高领导人做出的一项重大政治决定。这表明
A. 两国的合作重点已转向文化领域?
B.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已发生根本变化?
C. “国家年”活动将成为中俄双边长期交往的主线?
D. 双方将全面提升各个领域的合作水平?
(1) 答案: D。?
(2) 解读: ?
①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中的中外关系的试题。?
②本题属于发挥题。中国和俄罗斯两国政府决定在2006年、2007年互办国家年,进一步加深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
③做此题要采用我们教给大家答选择题三个方法即顺选法、排谬法、比较法同时使用。中俄关系从1996年开始建立战略协作伙伴以来,两国各方面的关系都不断深入发展。A、B、C都是不正确的或片面的观点,加以排除,只有D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3) 对照: 《之三》P87第42题,《四套题》P24第16题。
??
11.2006年、2007年与我国互办国家年的国家是?
A. 俄罗斯 B. 东盟 C. 美国 D. 法国(A)

二、多项选择题: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A. 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 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 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 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1) 答案: AD。?
(2) 解读: ?
①本题考查哲学原理第2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中关于意识的本质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考查了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②本题关于龙的形象的引语出自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关于龙有九似或九像的描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以龙作为自己的民族形象。在中国民间,龙是吉祥、繁荣、欢乐的象征。在2006年12月,在某互联网上进行一场要不要以龙作为中华民族形象的辩论,绝大多数网友坚决反对甚至谴责企图取消龙作为中华民族形象的动议。出此题引导考生关心时事的同时,并能以所学哲学知识分析龙的观念所体现的哲学观点。?
③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们在实践基础上,人脑反映客观存在或客观事物既有正确的反映,又有错误的反映;既有对事物现象的反映(感性认识),又有对事物本质的反映(理性认识);意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懂得了这些观点就可得出:A选项是正确的,几乎是马克思的原话;B选项是错误观点,因为对现实的模仿是一种行为,而不是观念;C选项不符合题意要求,因为虚幻的观念就是不真实的观念,结合本题,“龙”的形象属于事物的现象,因此龙的观念只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而不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D选项体现意识内容源于客观事物,是正确观点和选项。?
(3) 对照: 《之二》P11第67题,《之二》P27第49题。
?
2.意识的客观性是指?
A.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B. 意识同客观世界的一致性?
C. 意识的内容源于客观世界D. 意识的形式源于客观世界(C)?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说明?
A. 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B. 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是同一的?
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D.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ABCD)

3. 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
A. 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 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C.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关系?
D. 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1) 答案: ABD。?
(2) 解读: ?
①本题考查哲学原理中关于普遍联系观点、人与规律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综合理解和应用。?
②本题通过果农对待喜鹊的正确态度的事例来说明一系列的哲理,考查考生运用哲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③A选项体现事物联系的客观普遍性观点;B选项体现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的观点,D选项属于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经常和必要条件的观点,是正确选项;C选项是错误观点,因为只有人能利用自然界,而自然界是不能利用人的。?
(3) 对照: 《之二》P29第67题、68题、74题。
?
4.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的客观性是指?
A. 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B. 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C. 联系概念是对事物联系的反映 D. 人们不能改变任何事物的联系(ABC)?

5.联系的普遍性的表现是?
A. 每一事物内部的联系 B. 一事物与他事物的联系?
C. 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D. 世界的普遍联系通过中介来实现(ABCD)
?
6.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
A. 一切事物的一切联系的总和?
B. 事物及其发展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C. 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可以认识和利用的(BCD)
?
7. 2006年7月12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88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记录。科林•杰克逊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的记录时,没有一丝沮丧:“我一点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他说:“记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
A. 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B. 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C. 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
D. 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
(1) 答案: ABCD。?
(2) 解读: ?
①本题考查哲学原理第3章唯物辩证法中关于事物发展过程性观点的理解和应用。?
②本题通过体育比赛中记录不断被打破的事例来考查考生对事物发展过程性观点的掌握。?
③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以及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都处在生存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前进的发展”。“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人类绝对状态的想法。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发生和消灭、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的过程,什么都不存在,它本身也不过是这一过程在思维着的头脑中的反映而已。”ABCD四个选项全部体现了恩格斯关于事物发展过程性的观点。AB选项是在讲党的思想路线时常提到的观点。?
(3) 对照: 《之二》P12第79题,《之二》P29第72、73题
?
8.“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的观点是?
A. 一切哲学的观点 B. 辩证法观点?
C. 可知论的观点 D. 形而上学的观点(B)?
一切事物“都处在生存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的过程性的重要意义是?
A. 克服形而上学的静止观点 B. 反对“激变论”?
C. 坚持阶段论 D. 反对超阶段论(ABCD)
?
9.发展的过程性原理要求人们?
A.坚持阶段论,反对超阶段论 ?
B.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与“激变论”?
C.反对把知识、真理绝对化的观点?
D.坚持世界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的观点 (ABC)

1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
A. 具体的、现实的 B. 广大人民群众?
C. 作为个体的人 D. 社会全体成员?
(1) 答案: ABD。?
(2) 解读: ?
①本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②本题结合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为核心的论断,考查人民群众这一概念在我国现实社会的体现。?
③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概念是指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社会成员的总和,与“敌人”相对应。人民群众是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内容是变化的。历史唯物主义所讲的人是具体的、现实的而不是抽象的、非现实的人,人民群众不是直接指单个的人而是指人的总和与群体,故AB选项正确,C选项不正确。对于D选项容易产生争论,因为一般的哲学教材都讲人民群众是社会居民中的大多数。?
为什么说在今天的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就是社会全体成员呢?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科学发展观读本》中写道:“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另外,2005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中写道:“在中国,享有民主权利的人民范围包括一切不被法律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显然,试题所讲的社会全体成员是不包括被法律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故D选项属正确选项。?
(3) 对照: 《之三》P103第42题,《之三》P151第16题。?

11.下列属于人民群众范畴的有?
A.体力劳动者 B.脑力劳动者 C.杰出人物 D.反面人物(ABC)
?
12.在中国,享有民主权利的人民范围包括?
A. 所有中国公民 B. 所有中国公民和海外华人?
C. 所有大陆公民和港澳台胞  D. 一切不被法律剥夺政治权利的人(D)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考研的路上,郑大考研网和你一起前行^^
welcome towww.zzuedu.com

0

主题

0

好友

6

积分

新手实习

Rank: 1

升级  60%

UID
8435
性别
保密
帖子
6
注册时间
2007-11-25
2#
发表于 2007-11-25 18:01:56 |只看该作者
谢谢  不够少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 ( 豫ICP备07041838号 ) |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Powered by 育博书店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