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33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34
性别
保密
帖子
334
注册时间
2007-3-28

建设

11#
发表于 2007-5-31 10:54:21 |只看该作者
权威推荐:郑州大学2023年考研内部权威资料【点击查看】
总部地址:郑州大学主校区育博书店
考研咨询热线:13633846090(同微信,请优先微信联系)
---------------------------------------------------------------------------------------
下册:
学科
生物化学(2
专业
生物技术
年级
2004
教师姓名
吴健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类型
(理论或实验)
理论
章节
学时
3
章节名称
19
代谢总论
教材版本
《生物化学》(第三版)下册,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掌握与代谢相关的基本概念,比如合成代谢、分解代谢、代谢途径等;辅酶I、辅酶IIFMNFAD和辅酶A的结构和功能;新陈代谢调节的概念;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1)代谢中常见的有机反应机制;(2)几种重要辅酶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有机反应机制,几种重要辅酶结构。

二、
时间分配与教学方法
时间分配:
生物化学(2)的主要内容
与代谢相关的几个概念
第一节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
第二节新陈代谢中的能量代谢
1
学时
第三节辅酶I和辅酶II
第四节FMNFAD
第五节辅酶A
第六节新陈代谢的调节
1
学时
第七节代谢中常见的反应机制
第八节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
1
学时
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课件展示讲授的主要内容,配合大量有关各种辅酶结构的图片,让学生更易于接受本章内容。

四、作业布置与其它要求
通过完成课后作业,复习本章内容。预习下一章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34
性别
保密
帖子
334
注册时间
2007-3-28

建设

12#
发表于 2007-5-31 10:54:47 |只看该作者
学科
生物化学(2
专业
生物技术
年级
2004
教师姓名
吴健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类型
(理论或实验)
理论
章节
学时
4
章节名称
20
生物能学
教材版本
《生物化学》(第三版)下册,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掌握自由能的概念化学平衡之间的关系、标准生成自由能的概念及其应用;高能磷酸化合物的概念及其类型、ATP的结构和功能。
一、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1)化学反应中自由能的变化和意义;(2)高能磷酸化合物;(3)ATP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1自由能的概念及其应用
二、
时间分配与教学方法
时间分配:
第一节 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二节 化学反应中的自由能
(一) 化学反应的自由能变化公式
(二) 标准自由能变化和化学平衡
1
学时
(三) 标准生成自由能
(四) 偶联化学反应标准生成自由能的可加性
(五) 化学反应和自由能关系的补充
(六) 能量学用于生化反应中的一些规定
1
学时
第三节 高能磷酸化合物
(一) 高能磷酸化合物的概念
(二) 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类型
(三) ATP的结构和特性
(四) 细胞内影响ATP自由能释放的因素
1学时
(五) 磷酸肌酸等其他贮能物质
(六) ATP断裂形成AMP和焦磷酸的作用
(七) 其他核苷三磷酸的递能作用
(八) ATP系统的动态平衡
1学时
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课件展示讲授的主要内容,配合大量有关化学反应公式和化学物质结构式的图片,让学生更易于接受本章内容。
三、
作业布置与其它要求
通过完成课后作业,复习本章内容。预习下一章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34
性别
保密
帖子
334
注册时间
2007-3-28

建设

13#
发表于 2007-5-31 10:55:09 |只看该作者
学科
生物化学(2
专业
生物技术
年级
2004
教师姓名
吴健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类型
(理论或实验)
理论
章节学时
3
章节名称
21生物膜和物质运输
教材版本
《生物化学》(第三版)下册,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掌握与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的概念(比如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等);生物膜运输等分子机制。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生物膜运输的概念及其机制。
教学难点:无
三、时间分配与教学方法
时间分配:
第一节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
第二节小分子物质的运输
(一)Na+, K + -ATP(二)Ca +的运输
1学时
(三)三类驱动离子的ATP
(四)阴离子的跨膜运输
(五)糖和氨基酸的运输
(六)ATP/ADP交换体
1
学时
第三节生物大分子的跨膜运输
(一)胞吐作用
(二)胞吞作用
第四节离子载体
第五节生物膜运输的分子机制
1学时
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课件展示讲授的主要内容,配合大量有关各种运输机制和生物膜的图片,让学生更易于接受本章内容。
三、
作业布置与其它要求
通过完成课后作业,复习本章内容。预习下一章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34
性别
保密
帖子
334
注册时间
2007-3-28

建设

14#
发表于 2007-5-31 10:55:30 |只看该作者
学科
生物化学(2
专业
生物技术
年级
2004
教师姓名
吴健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类型
(理论或实验)
理论
章节学时
3
章节名称
22
糖酵解作用
教材版本
《生物化学》(第三版)下册,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掌握糖酵解的概念糖酵解的化学历程细胞定位;反应步骤;有关的酶和辅因子的作用机理;能量产生;糖酵解的化学计量与生物学意义;糖酵解的其它。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1)糖酵解的反应机制;(2)糖酵解反应的调节机制。
教学难点:糖酵解的反应过程及各反应物的结构式。
三、
时间分配与教学方法
时间分配:
糖酵解作用的概念
第一节糖酵解作用的研究历程
第二节糖酵解的代谢途径

1
学时
糖酵解过程
(一) 第一阶段:葡萄糖——1,6-二磷酸果糖
(二)
(二)第二阶段:1, 6-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
(三)第三阶段:3-磷酸甘油醛——2-磷酸甘油酸
(四)第四阶段:2-二磷酸甘油酸——丙酮酸
1学时
第三节糖酵解过程的能量估算
第四节无氧条件下丙酮酸的去路
第五节糖酵解作用的调节
第六节其他己糖进入糖酵解途径
1
学时
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课件展示讲授的主要内容,配合大量有关反应过程和结构式的图片,让学生更易于接受本章内容。对糖酵解的反应过程及各反应物的结构式要求牢记。

四、
作业布置与其它要求
通过完成课后作业,复习本章内容。预习下一章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34
性别
保密
帖子
334
注册时间
2007-3-28

建设

15#
发表于 2007-5-31 10:55:49 |只看该作者
学科
生物化学(2
专业
生物技术
年级
2004
教师姓名
吴健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类型
(理论或实验)
理论
章节学时
3
章节名称
23
柠檬酸循环
教材版本
《生物化学》(第三版)下册,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掌握丙酮酸氧化为乙酰CoA、柠檬酸循环的概念及细胞定位、反应历程、有关的酶和辅因子、草酰乙酸的回补反应、化学计量和特点、三羧酸循环的调控;三羧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柠檬酸循环的反应历程;
教学难点:柠檬酸循环的反应历程及各中间代谢的结构式;
柠檬酸循环的调节机理。

三、时间分配与教学方法
时间分配:
柠檬酸循环的概念
第一节丙酮酸形成乙酰CoA
(一)反应步骤
(三) 丙酮酸脱氢酶的结构
(四)
(三)砷化物对硫辛酰胺的毒害作用
四)丙酮酸脱氢酶系的调控
1
学时
第二节柠檬酸循环
第三节柠檬酸循环的总计
第四节柠檬酸循环的调控
1
学时
第五节柠檬素循环的双重作用
第六节柠檬酸循环的发现历史
1
学时
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课件展示讲授的主要内容,配合大量有关丙酮酸形成乙酰CoA和柠檬酸循环反应过程、结构式以及酶结构和作用机理的图片,让学生更易于接受本章内容。对柠檬酸循环的反应历程要求会默写。
四、作业布置与其它要求
通过完成课后作业,复习本章内容。预习下一章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34
性别
保密
帖子
334
注册时间
2007-3-28

建设

16#
发表于 2007-5-31 10:56:11 |只看该作者
学科
生物化学(2
专业
生物技术
年级
2004
教师姓名
吴健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类型
(理论或实验)
理论
章节学时
5
章节名称
24
生物氧化
教材版本
《生物化学》(第三版)下册,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掌握生物氧化概念、生物氧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生物化学反应的自由能变化;;电子传递抑制剂;氧化磷酸化概念及类型、氧化磷酸化与电子传递的偶联;氧化磷酸化的机理;F0-F1因子。?
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和抑制、线粒体穿梭系统、能荷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1)电子传递链(呼吸链)组成,排列顺序,电子传递机理;(2)化学渗透假说,ATP酶的旋转催化理论。
教学难点:(1)电子传递链和电子传递机理;(2ATP酶的旋转催化理论。
三、时间分配与教学方法
时间分配:
生物氧化的概念
第一节氧化-还原电势
第二节电子传递和氧化呼吸链
1
学时
(一) 电子传递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二)
(三) 电子传递链(呼吸链)
(四)
(三)电子传递链的各个成员
1学时
(四)电子传递的抑制剂
第三节氧化磷酸化
一)线粒体的结构
1学时

(二)氧化磷酸化的作用机制

(三)质子梯度的形成
1学时

(四)ATP的合成

(五)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和抑制

(六)细胞溶胶内NADH的再氧化
(七)氧化磷酸化的调控

1学时
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课件展示讲授的主要内容,配合大量电子传递链各成员和ATP合酶结构的图片,让学生更易于接受本章内容。
四、作业布置与其它要求
通过完成课后作业,复习本章内容。预习下一章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34
性别
保密
帖子
334
注册时间
2007-3-28

建设

17#
发表于 2007-5-31 10:56:36 |只看该作者
学科
生物化学(2
专业
生物技术
年级
2004
教师姓名
吴健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类型
(理论或实验)
理论
章节学时
3
章节名称
25
糖的其他代谢途径
教材版本
《生物化学》(第三版)下册,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掌握磷酸戊糖途径、糖异生途径、乙醛酸途径的反应机制,了解寡糖类的生物合成与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1)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机制和调节机理及其生物学意义;
2)糖异生的反应机制和调节机理。
教学难点:(1)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机制;(2)寡糖类的生物合成与分解。
三、时间分配与教学方法
时间分配:
第一节戊糖磷酸途径
(一)戊糖磷酸途径概念
(二)戊糖磷酸途径的发现
(三)戊糖磷酸途径的重要反应

1学时
(五) 戊糖磷酸途径反应速度的调控
(六)
(五)戊糖磷酸途径的生物学意义
第二节葡萄糖的异生作用
(一)葡萄糖的异生作用概念
1学时
(二)葡糖异生作用的代谢途径
第三节乙醛酸途径
第四节寡糖类的合成与分解
1
学时
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课件展示讲授的主要内容,配合大量相关图片,让学生更易于接受本章内容。

四、作业布置与其它要求
通过完成课后作业,复习本章内容。预习下一章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34
性别
保密
帖子
334
注册时间
2007-3-28

建设

18#
发表于 2007-5-31 10:57:12 |只看该作者
学科
生物化学(2
专业
生物技术
年级
2004
教师姓名
吴健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类型
(理论或实验)
理论
章节学时
3
章节名称
26章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
教材版本
《生物化学》(第三版)下册,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掌握糖原降解的反应机制以及催化糖原降解的酶;糖原生物合成的步骤以及催化糖原生物合成途径的酶;糖原代谢的调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1)糖原的降解及生物合成反应机制以及催化的酶;(2)糖原代谢的调控。
教学难点:糖原的降解及生物合成重要步骤的催化机理。
三、时间分配与教学方法
时间分配:
第一节糖原的生物学意义
第二节糖原的降解
(一)糖原磷酸化酶的催化机理
(二)糖原磷酸化酶的调控
(三)糖原脱支酶葡萄糖磷酸变位酶
(四)葡萄糖磷酸变位酶
(五)葡萄糖-6-磷酸酶
1
学时
第三节糖原的生物合成
(一)研究历程(5分钟)
(二)催化糖原合成的三种酶
1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2、糖原合酶3、糖原分支酶
第四节糖原代谢的调控
(一)糖原磷酸化酶的调控
1学时
(二)糖原合酶的调控
(三)肝脏中糖原代谢的调节
(四)激素对糖原代谢的调节
(五)糖原代谢相关疾病
1学时
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课件展示讲授的主要内容,配合大量有关各种图片,让学生更易于接受本章内容。
四、作业布置与其它要求
通过完成课后作业,复习本章内容。预习下一章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34
性别
保密
帖子
334
注册时间
2007-3-28

建设

19#
发表于 2007-5-31 10:57:42 |只看该作者
学科
生物化学(2
专业
生物技术
年级
2004
教师姓名
吴健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类型
(理论或实验)
理论
章节学时
3
章节名称
27
光合作用
教材版本
《生物化学》(第三版)下册,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概述、光能的吸收、转变和还原力的产生、光合色素和光化学反应,光合电子传递链(Z)、光合磷酸化、光合作用化学反应途径(卡尔文循环)?、光呼吸和C4途径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1光合电子传递链;(2光合磷酸化、光合作用化学反应途径
教学难点:(1光合电子传递链;(2光合作用化学反应途径
三、时间分配与教学方法
时间分配:
第一节光合作用的概况(一)光合作用的发现;(二)光合作用的场所;
(三)光合作用的总过程;(四)光的本质。
第二节叶绿素的光反应性:(一)叶绿素吸收光能;(二)辅助色素的光吸收;
(三)膜上的光合单位;(四)能量向光合作用中心传递
1学时
第三节光驱动电子流
(一)细菌的光化学作用中心
(二)高等植物的两个光系统
(三)放氧光合生物中
光作用中心的结构
(四)真核光合电子传递的Z式图
(五)水的分解和放氧
(六)PSIPSII在类囊体膜上的定位
1学时
第四节光合磷酸化
(一)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的偶联
(二)非循环和循环光合磷酸化
(三)盐细菌的光合磷酸化
第五节暗反应:二氧化碳的固定
(一)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与二氧化碳的固定
(二) Calvin循环
(三)二氧化碳固定的调节
第六节光呼吸和C4途径
(一)核酮糖二磷酸加氧酶催化的反应:光呼吸
(二)二氧化碳固定的C4途径
1学时
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课件展示讲授的主要内容,配合大量相关图片,让学生更易于接受本章内容。
四、作业布置与其它要求
通过完成课后作业,复习本章内容。预习下一章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34
性别
保密
帖子
334
注册时间
2007-3-28

建设

20#
发表于 2007-5-31 10:58:11 |只看该作者
学科
生物化学(2)
专业
生物技术
年级
2004
教师姓名
吴健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类型
(理论或实验)
理论
章节学时
3
章节名称
28
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教材版本
《生物化学》(第三版)下册,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掌握脂质的消化、吸收和传送,脂肪酸的氧化(包括脂肪酸的活化、脂肪酸的β-氧化、脂肪酸的α-氧化、脂肪酸的ω-氧化途径),酮体的形成及利用,磷脂、鞘脂类及其分解代谢,,脂肪酸分解代谢的调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1)脂肪酸的β-氧化脂肪酸分解代谢的调节。
教学难点:(1)脂肪酸的α-氧化、脂肪酸的ω-氧化途径;(2磷脂、鞘脂类的结构及其分解代谢;(3甾醇的结构及其代谢代谢
三、时间分配与教学方法
时间分配:
第一节脂质的消化、吸收和传送
第二节脂肪酸的氧化:
(一)脂肪酸的活化;(二)脂酰辅酶A跨膜转运进入线粒体;
(三)脂肪酸的β-氧化;(四)脂肪酸的其他氧化途径;
(五)脂肪酸氧化的能量变化
1学时

第三节酮体:
(一)乙酰辅酶A的去向;(二)肝脏中酮体的形成;
(三)肝外组织使用酮体作为燃料;
(四)酮体的代谢过程和代谢障碍。
第四节磷脂及其分解代谢:
(一)磷脂的概述;(二)磷脂的结构和类型;
(三)磷脂的分解

1学时
第五节鞘脂类的代谢:
(一)鞘脂类的共同特征;(二)鞘磷脂;(三)鞘糖脂
第六节甾醇的代谢:
(一)甾醇的概论;(二)胆固醇的代谢
第七节脂肪酸分解代谢的调节:
(一)脂肪酸进入线粒体的调控;
(二)激素对脂肪分解的调控
1学时
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课件展示讲授的主要内容,配合大量相关图片,让学生更易于接受本章内容。
四、作业布置与其它要求
通过完成课后作业,复习本章内容。预习下一章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 ( 豫ICP备07041838号 ) |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Powered by 育博书店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