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675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7
性别
保密
帖子
5940
注册时间
2007-3-25

创作 人气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5-20 07:38:55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权威推荐:郑州大学2023年考研内部权威资料【点击查看】
总部地址:郑州大学主校区育博书店
考研咨询热线:13633846090(同微信,请优先微信联系)
---------------------------------------------------------------------------------------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自测练习题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B)
A、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期
B、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C、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D、“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是(A)
A、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B、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C、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
D、我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

3、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的意识形态写入宪法是(D)
A、党的十四大
B、党的十五大
C、全国人大九届会议
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4、党的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的命题是(D)
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C)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中,是在(C)
A、1987年党的十三大    B、1992年党的十四大
C、1997年党的十五大 
D、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7、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出新的科学概括,使之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是(C)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8、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B)
A、酝酿产生阶段    
B、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阶段
C、走向成熟并形成理论体系阶段  
D、不断创新与发展阶段

9、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并形成理论体系的标志是(C)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1987年党的十三大 
C、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   
D、1997年党的十五大

10、党的十五大在马克思主义学风上的发展是提出(C)
A、理论联系实际
B、学以致用
C、“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
D、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11、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是(B)
A、<<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12、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深刻地阐明(D)
A、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性
B、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性
C、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D、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13、1978年,邓小平支持和领导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具体针对的问题是(A)
A、“两个凡是”
B、“一国两制”
C、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利弊
D、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1992年,邓小平发表的《南方谈话》,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突出解决了我们思想认识中的(C)
A、“两个凡是”的误区
B、经济与政治的关系问题
C、姓“资”姓“社”的问题
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15.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的题目是(B)
A、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推向前进
D、“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是(ACD)
A、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B、是改造了的马克思主义
C、是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统一
D、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E、全面、准确地继承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邓小平理论(ACDE)
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提出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D、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E、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3、邓小平理论是一个(ABE)
A、比较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
B、开放、创新的理论体系
C、指导当代世界发展的创新性理论体系
D、指导当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和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E、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4、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并形成理论体系的时期,这一时期提出了(ABD)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E、“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

5、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这是因为(ABCE)

A、它们在基本立场上是一致的
B、它们在思想路线上是一致的
C、它们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是一致的
D、它们所阐述的理论内容上是一致的
E、它们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认识是一致的

6、邓小平理论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邓小平理论(ACDE)
A、没有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B、从现实出发,修正了马克思主义
C、从中国国情出发,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发展和创新
D、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发展和创新
E、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到一个新的阶段

7、邓小平理论把继承、坚持同发展、创新辩证地统一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到新境界,是因为(ABCE)
A、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
B、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源
C、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D、“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依据
E、当代国际局势的发展,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8、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表述,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ACDE)

A、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B、是改造了的马克思主义
C、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E、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9.认定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意味着(BDE)
A.战争与革命已经成为历史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客观事实
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追求的目标
E.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0、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和重要标志是(ABCE)
A、世界经济的信息化
B、世界经济的市场化
C、世界经济的自由化
D、国际经济联系的主体是国家
E、现代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
【解题分析】考查对经济全球化所表现的特征的认识。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和资本等经济活动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世界经济活动更加自由、开放,联系更加紧密,信息技术得到更加广泛地应用,对外经济交流是全方位的联结方式,而不再采取国与国之间你来我往的线型联结方式,因此A、B、C、E都是正确的选项。


三、辨析题
1、邓小平理论是邓小平本人思想的理论概括。
答:错误。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作为党
的第二代中央领导核心的邓小平,对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伟大的理论源于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包含着广大人民生机勃勃的伟大创造,是邓小平理论的源泉。

2、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答:正确。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它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它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在基本立场、思想基础、基本原理以及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认识等是一致的。因此说,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3、邓小平理论是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
答:正确。邓小平理论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统一;既坚持、继承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又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面旗帜,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因此,邓小平理论是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

4、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辩证否定。
答:错误。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没有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与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不能否定,也不容否定。
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否定了毛泽东晚年的某些错误的理论观点,但不是否定毛泽东思想。

5、“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答:正确。“两个凡是”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全党全国人民在进行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中遇到的严重障碍。所谓“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两个凡是”的实质是要继续维护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完全违背了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必须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把握,不能抓住一两句话断章取义。
真理是不能穷尽的,毛泽东思想也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照搬照抄是不能正确解决任何现实问题的。
从表面上看,“两个凡是”是拥护毛泽东思想,实际上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四、复习思考题:
1、如何认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与社会历史条件?
答: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主要是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判断一些认识、论述是否构成理论体系。一要看这些认识、论述是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性质;二要看这些认识、论述是否揭示它所论证的对象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三要看这些认识、论述是否从它的研究对象中提出并回答了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形成一系列观点、概念、原理等理论要素;四要看这些理论要素之间是否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从而能够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三)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四)确立改革开放政策。
(五)明确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
(六)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七)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八)确立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
(九)提出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十)重申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十一)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

3、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答: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新阶段这个命题指出了邓小平的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即一方面,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坚持;另一方面,邓小平理论是在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
(1)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2)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3)邓小平理论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4)邓小平理论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战、党建等方面,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体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考研的路上,郑大考研网和你一起前行^^
welcome towww.zzuedu.com

48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64
性别
保密
帖子
1255
注册时间
2007-3-28

建设 灌水 第一

14#
发表于 2007-5-20 11:50:18 |只看该作者
他们期末考试的也能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17
性别
保密
帖子
117
注册时间
2007-3-26
13#
发表于 2007-5-20 09:04:46 |只看该作者
太细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5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7
性别
保密
帖子
5940
注册时间
2007-3-25

创作 人气

12#
发表于 2007-5-20 07:56:26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多次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 B )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党的领导
C、社会主义                     D、无产阶级专政

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C )
A、实现共产主义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3、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 C  )
A、少数服从多数,多数照顾少数  B、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
C、民主集中制                  D、党的代表大会制和各级党委领导制

4、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 B )
A、爱国主义性质的                 B、社会主义性质的
C、政治联盟性质的                 D、人民民主性质的

5、2002年12月,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参观调研时,重温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两个务必”主要是指党的(C )
A、思想建设         B、组织建设    C、作风建设      D、路线建设

6.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 B )
A.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B.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D.反腐倡廉

7.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 A )
A.基本政策和政治制度     B.基本策略和基本路线   
C.基本政策和基本纲领     D.基本纲领和基本方针


二、多项选择题
1、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ABCDE )
A、 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的根本保证
B、要明确什么是党的领导,党应当怎样领导
C、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D、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E、要处理好与工会、团、妇联以及各种经济、文化等群众团体的关系

2、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ACE )
A、坚持民族平等       B、坚持民族自治
C、坚持民族团结       D、尊重民族信仰     E、坚持民族共同繁荣

3、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 ABCDE )
A、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
B、为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
C、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D、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    E、为促进统一祖国服务

4、党的建设这个“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是把党建设成为( ABCDE )
A、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党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
C、思想上、组织上、政治上完全巩固的党
D、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党
E、能够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5、邓小平创造性提出的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是实现干部队伍的( ABCD )
A、革命化      B、年轻化      C、知识化     D、专业化       E、政治化


三、辨析题
1、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员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一样,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答:正确。首先,他们所从事的职业,都符合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要求,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从政治上看,他们中的大多数接受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再次,他们的财富大多数都是合法经营取得的,许多人都直接参与管理和劳动,有相当一部分财富是靠自己的劳动所得。因此,他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铲除了民族压迫,民族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答:错误。民族问题是指民族关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铲除了民族压迫的根源,但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上形成和遗留下来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事实上的不平等,还没有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各民族在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上还存在着差别,民族问题还将长期存在。

3、大力发展各民族的文化教育事业,促进各民族在语言、文字、风俗等方面的统一,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
答:不正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也是关键所在。
大力发展各民族的文化教育事业,是促进各民族经济政治、文化和进步的战略和重要途径,也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前提条件,而不是为了使各民族在语言、文字、风俗等方面的统一。事实上,保护和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等是我国的政策之一。


四、复习思考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有哪些?
答: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力量,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这决定了广大农民不但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而且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知识分子是我国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科学文化工作的主力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负担着重大的历史责任。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发展科技的重要性,决定了必须依靠广大知识分子。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依靠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他们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答:首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现代化建设、国家统一、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和法制的健全,都要靠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就会变的四分五裂,一事无成。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别的政治力量都没有能力组织推进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其次,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现代化建设才能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正确方向;才能指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
第三,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异常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政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正是为全国人民所拥护,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取得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完成国家统一,实现民族振兴的核心力量。
》考研的路上,郑大考研网和你一起前行^^
welcome towww.zzued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5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7
性别
保密
帖子
5940
注册时间
2007-3-25

创作 人气

11#
发表于 2007-5-20 07:55:14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D )
A、民族矛盾    B、宗教纷争   C、领土争端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核心是( B )
A、互不侵犯     B、互不干涉内政   C、平等互利     D、对话协商

3、当代世界的和平问题是指( D )
A、联合国通过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公约
B、北约组织和华沙公约组织已经和好    C、实现国际社会广泛的公正合作
D、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4、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好途径是( D )
A、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B、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倡导不结盟运动              D、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邓小平指出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是( C )
A、对外开放     B、引进先进技术     C、争取和平     D、对话协商

6、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是( B )
A、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B、独立自主  C、和平共处   D、对外开放

7、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C )
A、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B、独立自主
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D、和平共处

8.我国提出的处理国家间关系的五项原则中,处于核心和基础的原则是( D )
A.互不侵犯原则             B.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C.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原则     D.相互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原则

9.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A )
A. 坚持独立自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反对霸权主义
C.促进国家的和平统一         D.促进世界多极化发展

10.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主要趋势是( C )
A.经济单一化、政治多极化与文化融合化  B.政治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
C.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样化  D.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样化和文化趋同化


二、多项选择题
1、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CD )
A、殖民主义         B、极端民族主义
C、霸权主义         D、强权政治       E、法西斯主义

2、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 ABCD )
A、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和争端
B、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C、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       E、禁止扩散核武器


三、辨析题
1、我国主张的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是要将世界各国纳入到一种共同的发展模式。
答:错误。①我们主张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应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多极化,提倡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②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应当坚持尊重各国国情,求同存异的原则,各国都有权根据本国国情,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③各国的事情应由各国人民自己决定,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平等协商。④我们反对将世界各国纳入共同发展模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四、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答: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都迫切要求世界和平。首先是社会主义国家迫切要求世界和平。其次是第三世界国家都要求和平。第三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要求和平。同时制约战争的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使长期的和平成为可能。还有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使核武器为多国所掌握,这些都有效地遏制了超级大国发动战争的可能性。
当今世界,发展也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冷战结束后,各国都纷纷把发展的重点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发达国家需要发展,发展中国家更需要发展。重视发展,追求发展已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

2、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内容有哪些?
答: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内容包括以下: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国家的主权放在第一位,坚决反对分裂,始终维护国家安全;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他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不结盟,不搞任何形式的军事联盟和国家联盟;反对霸权主义和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属于第三世界。

3、如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答:要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必须保证各国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特别是要保障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实现各国的共同发展。要坚决改革现有的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体制,使发展中国家有权平等参与世界经济的决策和有关规则的制订。要坚持平等、公正和互利互惠的原则,开展国际间和地区间的经贸合作和科技合作,反对贸易歧视和以富压贫。要实现共同的可持续发展,在贫困、人口、债务等全球性的问题上,发达国家要应承担更多的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切实的支持和帮助。要充分尊重和发挥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方面的作用等等。
》考研的路上,郑大考研网和你一起前行^^
welcome towww.zzued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5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7
性别
保密
帖子
5940
注册时间
2007-3-25

创作 人气

10#
发表于 2007-5-20 07:53:50 |只看该作者
          第十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主张的是( B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叶剑英      D、邓小平

2、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 C )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特区问题

3、中英两国政府首脑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和三个附件,是在( D )
A、1978年11月14日            B、1982年1月11日
C、1982年9月24日             D、1984年12月19日

4、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是( A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三大                  D、党的十五大

5、“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是( C )
A、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B、港、澳、台地区保持高度繁荣
C、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D、港、澳、台地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6、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 C )
A、《告台湾同胞书》    B、《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C、《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D、《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7、1995年1月30日,针对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江泽民发展了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A)
A、八项主张     B、九条方针       C、六点构想         D、四个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台湾问题,以下哪些提法是正确的( AC  )
A.我国政府主张用和平的方式实现两岸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B.我国政府允许台湾“完全自治”,但反对搞“一中一台”
C.我国政府对台湾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D.我国政府要对台湾恢复行使主权
E.台湾问题是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2、香港、澳门等我国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但不能享有独立的( AB )
A、外交权             B、国防权       C、行政管理权                 
D、司法权和终审权     E、立法权

3、在解决某些领土的国际争端问题上,我国的目前采取的政策是( BD )
A、以主权换治权          B、搁置主权争议
C、和平共处              D、共同开发         E、共同管理

4、我国宪法规定,特别行政区是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表明( ADE )
A、“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   B、特别行政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大陆人民可以自由出入特别行政区  D、特别行政区政府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
E、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5、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两岸统一,就是( DE )
A、不用武力方式              B、通过经济交流的方式来解决
C、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来解决  D、通过政治谈判的方式来解决
E、主张用和平手段来解决,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三、辨析题
1、香港和澳门被外国势力侵占后实行殖民统治,沦为外国的殖民地。
答:错误。香港和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他们作为中国领土的固有地位是确定无疑的。英国和葡萄牙通过战争手段取得他国领土是非法的。1972年联合国大会承认香港和澳门都不是殖民地。所以,尽管香港和澳门在历史上被外国侵略势力侵占后实行的是殖民统治,但二者都不是通常意义的殖民地。

2、台湾问题绝不能无限期地拖下去。
答:正确。台湾当局拒不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和“一国两制”的方针,并图谋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尤其近年来,当政的台湾民进党及陈水扁之流更加快了分裂祖国的步伐。针对这种情况,党的十六大指出:“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复兴,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下去。”

3、既然“主权在民”是国际通行的原则,那么,台湾就可以用公民投票方式行使民族自决权。
答:错误。
①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法律地位,无论国内法还是国际法,都有明确规定;
②“主权在民”是指主权属于一个国家的全体人民,对台湾的主权,应属于包括台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
③台湾自古至今从未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不存在民族自决权的问题;
④以“主权在民”为借口,企图以“公民投票”方式把台湾分割出去,不但是徒劳的,而且必将把台湾人民引向灾难。


四、复习思考题
1、“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一国两制”概括地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同时实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即在大陆的广大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台湾、香港、澳门地区,长时间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其基本内容包括:“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实现祖国统一;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目的是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实现形式是设立高度自治的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2、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中国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
答: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首先,用“一国两制”方式实现祖国统一,得到了全体中华儿女的衷心拥护和国际上的高度评价。其次用“一国两制”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有利于各方。最后,香港、澳门回归后的事实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解决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考研的路上,郑大考研网和你一起前行^^
welcome towww.zzued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5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7
性别
保密
帖子
5940
注册时间
2007-3-25

创作 人气

9#
发表于 2007-5-20 07:51:46 |只看该作者
            第九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 )
A、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D、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2、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是( A )
A、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B、物质文明是内容,精神文明是形式
C、相互独立,自成体系
D、精神文明是内容,物质文明是形式

3、党的十五大指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 B )
A、重要形式
B、重要标志
C、重要基础
D、重要来源

4、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二为“方向是( B )
A、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B、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C、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政治文明服务
D、为党的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5、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 B )
A、是完全一致的
B、本质上是统一的
C、内容一致,形式不同
D、两者各自独立,毫不相关

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原则是( D )
A、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诚实守信     
D、集体主义

7、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A )
A、思想道德建设       B、法制建设
C、民主政治建设       D、干部队伍建设

8、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是( A )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诚实守信  
D、开拓创新

9、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 B )
A、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B、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C、社会主义的发展方方向
D、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1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C )
A、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B、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C、发展教育文化事业
D、加强社会的舆论和监督

11.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的是(B)
A.公民的民主法制观念
B.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C.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D.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12.近几年来,“要富口袋,先富脑袋”,已成为我国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共识。“科教兴省”、“文化强市”,已成为许多地方的发展战略, “富脑袋”主要是指( D )
A.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反腐败能力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 C )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诚实守信
D.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AD )
A、科学文化建设     B、经济建设   C、国防建设
D、思想道德建设     E、能源、交通建设

2、邓小平提出的“两手抓”,包括( ABDE )
A、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
B、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C、一手抓制度建设,一手抓道德建设
D、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E、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3、邓小平提出,教育要“三个面向”,即面向( BCE)
A、人民大众
B、现代化
C、世界
D、青少年
E、未来

4、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特征有( ABCD)
A、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B、公而忘私
C、勇于献身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E、遵纪守法

5、我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ABDE)
A、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B、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C、以正面的宣传激励人
D、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E、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6、下列关于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BCDE)
A、文化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B、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C、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
D、文化是民族的灵魂
E、文化是维系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

7.下列关于文化的观点哪些是不正确的( ABC)
A.物质是“实”的、是基础的,文化是“虚”的、是“软”的
B.文化是从经济和政治中派生出来的,因此,文化建设要服从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
C.文化是经济、政治的一种工具和手段
D.文化是维系一个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
E.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并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力度

8.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 ABE )
A.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B.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
C.强化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
D.深化教育科技体制改革
E.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辨析题

1、推进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利于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共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关系,进而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




四、复习思考题

1、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战略意义。
答: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综合国力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也包括文化实力、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内容。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愈以激烈,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上面临巨大压力,在文化上也面临严峻挑战。我们要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必须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的综合国力,其中,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与竞争力,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保证:(1)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先进的文化是先进的社会经济、政治的基本反映,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就是反映进步的社会经济、政治要求的先进文化同反映落后的社会经济、政治要求的落后文化斗争的过程,就是先进文化代替落后文化的过程。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重要保证。社会的物质生产总是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总是受到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和制约。现代化建设不能偏离社会主义这个方向。离开了精神文明建设,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3)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主义事业要充分发挥和依靠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要求外,还需要进行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才能培养出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高级专门人才。(4)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出这样的任务的原因是因为人的素质是历史的产物,又给历史以巨大影响。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努力改善全体公民的素质,必将使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使人和人之间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新型关系不断发展,使整个社会的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获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决定了其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两个基本方面。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的问题,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其中,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



3、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答: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与精神支撑,是民族文化的最本质的、最深刻的体现。世界历史和现实充分说明,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应该世世代代继承和发扬下去。当前,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着重增强全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自强意识。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它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没有正确的思想道德,就不可能有先进文化。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的问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所在。



4、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指导方针。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既以先进文化为基础,又是先进文化的旗帜,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不仅是建设和繁荣我国文化事业的指导思想,也是衡量和检验文化建设成效的标准和尺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就是说必须把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坚持“二为”方向、弘扬主旋律,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深刻地反映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规律,是对精神产品的基本要求,是文化事业繁荣的重要保证。坚持“二为”方向、弘扬主旋律与坚持“双百”方针、提倡多样化并不矛盾,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先进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又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5.请联系当代大学生的实际,谈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答:(1)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社会职能的全面发展,人的独立自主的发展和人的天赋的充分发展;它包括人的劳动技能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是具体的现实运动过程,也是一个辩证的历史发展过程,它是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和人类社会追求的目标;
(3)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首先,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其次,先进的生产关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保证;第三,先进的教育是提高人的各方面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4)每个人自身的条件和努力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观条件;作为当代大学生,要珍惜在校的学习机会,特别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审美素质等,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掌握一定科学文化技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得到了全面发展,那么,整个人类的全面发展就得到了不断提高和实现。



6、说明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性和基本思路。
答: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1)重视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
(3)建设学习型社会是适应经济和社会信息反化发展形势的需要;
(4)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深度开发人力资源的需要;
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思路是:全民要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政府应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适应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需要的教育体系;全社会形成以学习为荣耀、以学习为生活的氛围;推进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增强教育的社会服务和社会创造功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考研的路上,郑大考研网和你一起前行^^
welcome towww.zzued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5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7
性别
保密
帖子
5940
注册时间
2007-3-25

创作 人气

8#
发表于 2007-5-20 07:49:59 |只看该作者
      第八章


一、单项选择题:

A、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首先是指(C )
A、个人民主
B、统治阶级的民主
C、一种国家制度    
D、一种法律制度

2、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B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人民当家作主
C、权力制衡
D、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实现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 )
A、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民主是( B )
A、社会主义的外在的事物
B、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C、资本主义的本质属性
D、人类社会共性的内容


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 B )
A、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
C、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
D、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6、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C)
A、指导思想
B、基本原则
C、基本方略
D、基本政策

7、我国的国体是(B)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长期共存、相互监督”的八字方针发展为“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是在党的(A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D )
A、各民族一视同仁
B、主权归中央,治权归地方
C、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共同繁荣
D、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力

10、法制是依法治国的(A )
A、前提和基础
B、过程和结果
C、内容和本质
D、手段和目的


二、多项选择题 :
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包括( ABD )
A、政治民主  B、经济民主
C、文化民主
D、社会民主  E、法律民主

2、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是( ABCDE )
A、健全民主制度   B、加强法制建设
C、推进机构改革   D、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E、维护安定团结

3.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ABCD )
A、进一步推进机构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B、建设民主、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
C、加强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D、扩大基层民主,加强和完善基层直接选举制度
E、逐步推进一人一票的普选制

4、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 ABDE )
A、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B、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逐步推进一人一票的普选制
D、完善行政执法和司法制度
E、加强法制教育

5、政治体制改革总目标是( ABCE )
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B、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C、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D、逐步推进一人一票的普选制
E、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6、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是( ACDE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模式
C、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
D、有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
E、和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合

6、把我国各民族维系于一个统一的大家庭中而又世代传承的纽带主要有(ACE)
A、国家的长期统一
B、各民族青年男女之间频繁地通婚、联姻活动
C、各民族相依共存的经济文化联系
D、历代统治者对各民族实行的怀柔政策
E、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长期革命斗争中结成的休戚与共关系

7、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ABCD )
A、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B、坚持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E、设立特别行政区,落实“一国两制”

8、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ABDE)
A、民族平等原则
B、民族团结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共同繁荣原则
E、民主法制原则

9、我国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基本要求是(ABCD)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E、政务公开

10.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内在联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DE)
A.二者是社会上层建筑中两个紧密相连的领域
B.二者是建立在不同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C.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
D.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E.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化和法制化的统一



三、辨析题

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答:对。民主是指一种国家形态、 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机构活动原则。民主首先是指一种国家制度。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以及民主集中制原则。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定要从我国实际出发,不断完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区域制度等,不能照搬西方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政治制度的模式,必须根据我国具体国情而定。


四、复习思考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什么?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包括:
(1)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大劳动者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现有八个民主党派,中国共产党十二大提出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党的十三大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列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加以明确。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核心是保证各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2、如何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充分发展和完善,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正常运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够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主人翁责任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力和聪明才智,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现代化的进程;才能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创造一个政治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局面;才能有效地行使国家领导和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一论断不仅明确规定了小康社会民主政治发展的价值目标,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而且提出了政治建设的战略举措,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内容更加全面,战略举措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一次被提到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同等重要的地位,必将实现历史性突破和发展,为我国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治保证,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同时,赋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崭新的内容。我们现在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十六大把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人民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等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这无疑赋予小康社会以崭新的内容,对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原则。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是我国的历史和现实做出的正确选择,也是宪法所赋予的,民主建设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坚持党的领导同坚持依法治国是完全一致的。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利机关制定宪法和法律,把党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党和政府依法领导和行政,这样,就把党的领导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了。依法治国,有利于从法律上和制度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贯彻落实;有利于党的执政水平,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3、为什么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为:
(1)政治体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需要。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弊端,妨碍着社会主义民主的充分实现,还需要进行不断地改革和完善。只有对这些弊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人民才会信任我们的党和社会主义,我们的事业才有无限的希望。
(2)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传统政治体制下的政府机构臃肿庞大,层次过多,职责不清,互相扯皮,这也是形成官僚主义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坚决对政府机构进行改革,切实精简机构,克服因人设职、人浮于事的现象。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求上层建筑相应地进行变革。所以,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日益迫切的要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离开了四项基本原则,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政治体制改革也不能成功。
(2)必须从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既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更不能丢掉我们制度的优越性。必须根据我国具体国情而定。
(3)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秩序有步骤地向前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必须坚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
(4)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适应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需要。.



4、论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

答: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②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共产党执政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动员、组织广大人民参与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监督,是党的政治责任。
③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区别,不在于理论上、形式上是否承认人民的民主权利,而在于现实上、实质上是否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确保人民真正成为自己社会的主人。
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有利于维持法律的尊严和中央的权威,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5.简要回答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意义。
答:(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它不仅明确规定了小康社会民主政治发展的价值目标,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而且提出了政治建设的战略举措,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内容更加全面,战略举措更加完善;
(2)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一次被提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同等重要的地位,为我国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治保证;
(3)它赋予了小康社会以崭新的内容,对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
》考研的路上,郑大考研网和你一起前行^^
welcome towww.zzued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5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7
性别
保密
帖子
5940
注册时间
2007-3-25

创作 人气

7#
发表于 2007-5-20 07:48:22 |只看该作者
        第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
A、改革   
B、开放   
C、民主  
D、矛盾
1A

2、判断改革是否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一个( )
A、主观标准则  
B、客观标准
C、理论标准  
D、实践标准
2B

3、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标准是( )
A、综合国力标准   B、生产力标准  C、人民生活标准  D、社会主义标准
3B

4、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A、建立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度
B、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建立股东代表制度
4C 

5、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D、市场经济是离不开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5C

6、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使市场()
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
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补充性作用
D、调节社会经济总量平衡和经济结构优化
6B

7、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采取的形式是()
A、国家所有制
B、股份制
C、股份合作制
D、公有制
7A

8、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
A、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B、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8D

9.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表明非公有制经济()
A.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补充
D.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9B

10.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要使( )
A、计划和市场都成为调节经济的手段
B.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同等发展
C.我国更快地学习和运用国外的先进技术
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10 D

11.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 )
A.实现党的领导的基础
B.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D.实现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的基础
11 C

12.古某2003年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6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3万元;购买股票分得红利2万元;出租住房收入2万元;转让一项技术收入3万元。那么,按照我国现行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的划分,古某2003年的劳动收入应计算为 ()
A.16万元 
B.14万元 
C.12万元
D.9万元
12 C

13.关于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① 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 实行的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原则
③ 从广义上讲,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也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种形式
④ 当前实际上是以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体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二、多项选择题:

1、现代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是( )
A、产权关系明晰化     B、经济行为自主化     
C、生产要素商品化
D、资源配置市场化    E、经济管理法制化
1 ABCDE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是( )
A、完善的现代化企业制度  
B、完善的市场体系
C、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D、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E、完善的经济法规和监督体系
2ABCDE 

3、非公有制经济包括( )
A、 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外资经济
D、混合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E、股份经济
3ABCD 

4、市场经济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A、运行的社会成本较低
B、运行的效率较高
C、能兼顾公平与效率
D、具有巨大的创新能力
E、有利于国民经济的长期协调发展
4ABD

5.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比较,具有的优势是( )
A. 运行的社会成本较低
B. 运行的效率较高
C.能自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
D.具有巨大的创新潜力
E.能兼顾公平与效率
5ABD

6、判断改革是非得失的标准是()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C、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E、是否有利于保证劳动力充分就业
6 ACD

7、社会主义社会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基本条件的是()
A、人们的经济活动之间是互惠互利关系
B、提倡同步富裕
C、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
D、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E、允许人们用各种手段实现富裕
7 CD

8、市场机制的特点是( )
A、微观性
B、宏观性
C、自觉性
D、事前性
E、事后性
8AE

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弥补市场的缺陷的作用有()
A、反垄断
B、提供公共产品
C、治理环境污染
D、调节收入分配
E、调节社会总供需,防止经济波动或危机
9ABCDE

10、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经济包括(  )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中外合资企业中的公有成分
D、私营经济
E、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0ABCE

1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是( ABCDE)
A、统筹城乡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D、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E、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三、辨析题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答:对。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确定的。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只有深刻地认识我国国情,才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2、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根本目的。
答: 错 。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目的。共产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谋利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目的就是要使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获得解放,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因此,在发展生产力和增强综合国力的过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3、非公有制经济不属于社会主义经济,它的发展可能构成对社会主义的威胁。
答: 错误。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保护着非公有制经济在内。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仅不会构成对社会主义的威胁,相反,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扩大就业门路,吸纳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增加国家税收等等。


四、复习思考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怎样形成的?它具有什么意义?
答: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理论的教条主义理解,长期以来,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存在一个重大的理论障碍,即否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将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著名论断。

1984年至1987年,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总原则和总方向确定下来。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进一步发展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应有机结合。

邓小平南方谈话从根本上否定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目标的确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

突破了长期主导中国经济和社会主义论坛的传统观念和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崭新的内容。

第一,为市场这一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正了名,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明确了我国今后经济与社会整体改革的目标,也有利于引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和做法。

第二,澄清了人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糊涂观念,使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更加明确,推动我国改革从此进入整体推进、全面创新的新阶段。

此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一个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概念,将酝酿和生成新文化、新价值观。




2、为什么我国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答: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有重要的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的多层次性和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决定我国必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对于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对于积累资金、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以及加快生产力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十六大指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关系。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共同发展。



3、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分配制度?
答: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首先,这是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的客观要求。产品分配的方式是由生产方式,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所决定的。同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相适应,在个人消费品的分配结构上,必然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并存。

其次,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土地、经营能力等生产要素都是稀缺性资源,以商品形式出现在市场上。要获得其使用权,就必须向其所有者支付使用代价,实行生产要素有偿使用。在现阶段存在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式中,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按生产要素获得收益,即使在公有制企业内部,职工也可能将一部分收入转化为证券投资,获得相应的要素收入。

可见,在现阶段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除按劳分配这种主要方式以外,还有多种分配方式。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前后的实践证明,只有建立这种分配结构才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考研的路上,郑大考研网和你一起前行^^
welcome towww.zzued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5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7
性别
保密
帖子
5940
注册时间
2007-3-25

创作 人气

6#
发表于 2007-5-20 07:46:31 |只看该作者
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

1、邓小平提出的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是( D )
A、各地区均衡发展
B、各地区非均衡发展
C、由西向东梯次推进
D、由东向西梯次推进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 D )的关系
A、改造自然与利用自然
B、开发资源与利用资源
C、经济发展和教育优先
D、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

3、我国经济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战略重点之一是( A )
A、把科技教育放在第一位
B、把发展支柱产业放在首位
C、把发展制造业放在首位
D、把发展金融和保险业放在首位

4、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 C )
A、简单再生产向扩大再生产转变
B、由扩大再生产向简单再生产转变
C、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D、由集约型向粗放性转变

5、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是( D )
A、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B、增加政府对农业的投入
C、扩大基层自主权
D、发展科技教育

6、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处于国民经济基础地位的是( A )
A、农业
B、重工业
C、第三产业
D、教育事业

7、社会主义经济一切活动的核心问题是( B)
A、扩大资金积累
B、提高经济效益
C、调整产业结构
D、健全科学管理

8、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 C)
A、经济增长
B、四个现代化
C、人民利益
D、可持续发展

9、实现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最最主要的途径和手段是( B )
A、组建大型企业集团
B、加快企业技术进步
C、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D、加快企业兼并和破产的步伐

12.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点 ( D )
A.发展中小城市
B.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
C.发挥大城市的辐射作用
D.发展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
【解题分析】A、B、C、D都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措施,其中D更符合中国国情,为正确选项。

13.当前做好农业和农村的工作的基本目标是 ( A )
A.增加农民收入
B.大力调整农业结构
C.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D.推进农村税费改革
【解题分析】 当前农业和农村问题集中在农民收入与城市居民收入比较相对增长缓慢,A为基本目标,B、C、D是为达到这一基本目标的措施。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提出的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是( ABC)
A、农业
B、能源和交通
C、教育与科学
D、新兴产业
E、第三产业

2、经济增长的速度、比例、效益的相互关系是(ABC )
A、速度是前提
B、比例是必要条件
C、效益是中心
D、速度是中心
E、比例前提

3、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 ABE )的关系
A、人口
B、资源
C、社会
D、市场
E、生态环境

4、促进和引导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应遵循以下原则( ABCDE )
A、统筹规划
B、因地制宜
C、发挥优势
D、分工合作
E、协调发展

5、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 ABCDE )
A、充分发挥各地优势
B、加快地区经济发展
C、促进全国经济合理布局
D、加强民族团结
E、巩固国防

6、我国新型工业化路子的特征是( ABCDE )
A、科技含量高
B、经济效益好
C、资源消耗低
D、环境污染少
E、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特点是( CDE)
A、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目标
B、先富与共富相协调的目标
C、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目标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
E、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目标

13、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因为( ABCE )
A、工业化与信息化是互相促进的
B、信息化是加快实现工业化的必然选择
C、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D、实现信息化就是实现工业化
E、实现工业化能有效促进信息化 


三、辨析题

1、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是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答:错。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 加强治理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

2、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是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答:错。 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是依靠科学技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经营管理方式,我国农业落后,关键是技术落后, 生产力水平低下,要根本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 惟有靠科技进步.

3、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
答:正确。 (1)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尤其不发达; (2)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3)我国城市与农村发展差距在拉大,农村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现代文明远远落后于城市。缩小城乡差距,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


四、问答题

1、如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答:(一)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二)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三)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一定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扬长避短,趋利避害,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以下三个关系:
(1)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发展传统产业的关系;(2)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3)发展虚拟经济和发展实体经济的关系。

2、我国为什么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答:从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来看,工业化和信息化是必须完成的、前后相继的两大基本任务。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化是工业化的发展。发达国家是基本完成工业化任务后,水到渠成地进入到信息化阶段。显然,现在我国是在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的情况下,直面信息化浪潮的冲击,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这就决定了我国不能走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的老路,必须另辟蹊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我国现在的工业化与西方国家当年的工业化所面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天壤之别。今天的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趋势也与前者当年那种处于农业经济包围之中的社会环境不同。在世界面临新一轮重新分工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机遇,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就有可能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即是不经过先由不发达工业化过渡到发达工业化,再实现信息化的发展顺序,而是同时进入工业经济高级阶段和知识经济社会,同时实现发达工业化和信息化,完成现代化。与以往的工业化路子相比较具有明显特征,它是要充分运用最新科学技术和依靠科技进步的工业化,是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工业化,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工业化,是能够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进步背景下,加快实现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走经济建设新路子的根本指导方针,是完全必要和正确的。

3、试述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和措施。
答:科教兴国是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具体体现,是指坚持教育为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路。把教育和科学技术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措施:一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特别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的研究领域。二是鼓励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三是把工程科技放在科技发展的突出重要地位。四是加快开发能够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推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该建立在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推进城镇化进程和实施西部大开发与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是什么关系?
答:就农业论农业,是找不到农业根本出路的,必须加大城镇化建设力度,促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扩大农产品市场容量,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农业稳定发展,也才能为工业化、现代化起到基础保障的作用。这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世界各国现代化过程的基本走向。

加快城镇化进程,根本目的就是放手让城乡活力竞相迸发,从而形成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局面,当务之急是彻底清除横亘于城乡之间的樊篱与障碍,尤其是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如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疏通联结城乡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渠道。当然,加快城镇化进程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采取多元结构方式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要实行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的方针,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城市体系。注重小城镇,同时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是确保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胜利实现的重大部署,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富裕的重要举措,是保障边疆巩固和国家安全的必要措施。它有利于培育全国统一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为国民经济增长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持久的推动力量;有利于改善全国的生态状况,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


五.材料分析题

1.材料一:邓小平一再告诫我们:“中国有80%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80%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5页

材料二:2003年初,中央召开农村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出席了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材料三: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说,2001年城市居民收入为6860元人民币,农民收入为2366元,表面差距是3∶1。但实际上,农民收入中实物性收入占了40%。扣除40%的实物性收入,用于购买商品、服务的货币只有1800多元,平均每月150元左右。这150元中,还有20%用于第二年扩大生产的开支,如买种子、农药、化肥、柴油等。一个农民每月真正能用做商品性消费的货币收入只有120元,而城市居民的货币收入平均每月接近600元,城乡差距为5∶1左右;

请根据上述材料和相关知识回答

①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

② 应采取哪些合理措施来解决好“三农” 问题?

答:①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是: (1)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2)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

②(1)贯彻执行中央确立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把更多的

财力等社会资源用于农村,加快农村社会发展;(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创造条件;(3)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进行税费改革等,减轻农民负担,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和保护力度;(4)制定了推动二、三产业发展、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政策,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5)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农村的文化教育、卫生医疗保健事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
》考研的路上,郑大考研网和你一起前行^^
welcome towww.zzued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 ( 豫ICP备07041838号 ) |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Powered by 育博书店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