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10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1512
性别
保密
帖子
157
注册时间
2007-5-16

建设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5-16 21:34: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权威推荐:郑州大学2023年考研内部权威资料【点击查看】
总部地址:郑州大学主校区育博书店
考研咨询热线:13633846090(同微信,请优先微信联系)
---------------------------------------------------------------------------------------
【笔记】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笔记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
1.S行政管理的多种含义:
①行政的初始含义:指对事务的治理和执行
②现代行政管理的含义:Ⅰ最广义的: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
Ⅱ广义的:指国家政治目标的执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
Ⅲ狭义的:指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又称为公共行政
2.L行政管理的特点:①执行性②政治性③权威性
3.L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含义)及其要点:研究对象(含义):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要点:①行政管理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在我国是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②行政管理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
④行政管理的基本依据是行政权力
⑤行政管理活动的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
⑤行政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探讨行政管理的客观规律,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
4.L行政权力的含义和特点:
含义:行政权力是国家行政机关为有效实现国家意志,依靠特定的手段和宪法原则,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的权力。
特点:①是一种公共权力
②具有合法性
③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和技术性
④是一种强制性的权力
⑤具有“一元性”
5.L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总论。包括绪论、行政环境和行政职能
②主体论。包括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行政领导和机关行政
③过程论。包括行政对策、行政执行、行政协调、行政信息和行政监督
④保障论。包括财务行政、行政法治、行政方法和行政道德
④目的论。包括行政效率和行政改革
第二节 行政管理学的历史发展
1. L西方行政管理学产生的原因:源于两方面力量的推动
①政府职能的发展
②政府体制的改革
2. S现代意义上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威尔逊。1887年发表《行政学研究》
3. L威尔逊对行政科学的贡献:
①提出从行政学的角度来研究政府管理,认为政府管理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执行和行政管理上
②威尔逊研究了政治与行政的关系与区别,指出了行政学的研究内容并力图找出行政管理的规律
4. S古德诺对行政学的贡献:1900出版了《政治与行政》一书,创立了政治、行政两分法
5. S怀特对行政学的贡献:1926出版了《行政学导论》,这是美国第一本行政管理学的教科书,是宣告行政管理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的权威著作
6. S泰罗的《科学管理》提出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法约尔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提出管理过程论
韦伯的《社会与经济组织理论》提出“理想型官僚组织体系论”
7. L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行政管理学发展的新特点:
①不同学派之间的争鸣方兴未艾
②研究领域的拓宽和加深
③研究内容和方法更结合现实
8. S我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行政管理学著作:1935年张金鉴的《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9. S孙中山的“五权分立”思想: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1. L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意义:
①对指导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②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管理的水平和行政效率
③有助于提高政府公务员的素质
2. S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方法:
①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②调查研究法
③案例分析法
④历史研究法
⑤比较研究法
3. S从早期到现在研究方法的研究:
①从演绎研究到归纳研究
②从静态研究到动态研究
③从单科研究到跨学科研究
4. Y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与学习、研究行政管理学的关系P13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10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1512
性别
保密
帖子
157
注册时间
2007-5-16

建设

2#
发表于 2007-5-16 21:34:55 |只看该作者
第二章 行政环境
第一节 行政环境概述
1. S行政环境的含义:行政环境即政府管理的环境,是指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能直接或间接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各种客观因素的总和。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①指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的所有外部因素;②指行政活动内部系统的相关因素
2. L行政管理的类型:
①从总体范围、规模和层次上分,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行政环境
Ⅰ宏观行政环境:指对公共行政活动的影响范围最广、规模最大、层次最高,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制约和影响着公共行政的总体活动和方向。是行政环境的基础,包括国际和国内的社会和自然环境。
Ⅱ中观行政环境:指行政系统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情况
Ⅲ微观行政环境:指行政组织所处的工作环境。
②从内容上分,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③从管辖区域上分,可分为国际和国内行政环境,也可分为中央和地方行政环境
④从不同结果程度上分,可分为良性结果、恶性结果以及良性与恶性互相兼有的行政环境
3. L行政环境的特点:
①主导性
②联系性
③综合性
④层次性
⑤变异性
4. S行政环境问题的提出:行政环境问题是行政生态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应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行政管理学提出的新课题。高斯首先提出并予以研究,分别于1936和1947年发表了《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和《政府生态学》;里格斯发表了《比较公共行政的模式》和《公共行政生态学》
5. L行政环境问题的意义:
①行政环境是增强行政管理学应用性的重要前提
②行政环境决定着行政管理的科学性
③有利于树立起系统整体的公共行政观念
④有利于确立开放平衡的公共行政模式
6. L美国行政学者里格斯的行政生态模式:
①融合型:融合型是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
②衍射型:衍射型是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
③棱柱型:棱柱型是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行政模式
7. S行政生态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①社会环境的行政研究
②文化环境的行政研究
③心理环境的行政研究
④生理环境的行政研究
8. Y用里格斯提出的行政生态模式分析我国的行政形态P22
第二节 行政环境要素
1. S行政环境要素:包括自然环境(包括地理状况、人口分布、人工生态系统)、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民族宗教环境和国际环境
2. S自然环境的含义:指围绕行政管理活动的各种自然物质和能量的总和,是行政活动最基本的物质前提,是行政活动的空间和工作范围
3. S与行政活动关系较为密切的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有:地理状况、人口分布和人工生态系统
4. L自然环境与行政管理的关系:①自然环境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②自然环境给社会生产和生活以一定的影响
③行政管理改变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5. S经济环境的含义:经济环境包括物质技术和经济制度两个方面。
6. S政治环境的含义:政治环境包括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两个方面。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国家政权制度和政党制度两个方面;法律制度主要包括立法、执法、守法和监督四个方面的内容。
7. S文化环境的含义:文化环境反映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态度、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程度和趋向。主要包括一个国家的思想道理状况和科学文化状况,以及它们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
8. S国际环境的含义:国际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同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关系以及其他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关系。
①国际经济环境总的趋势是: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正朝着高度和深度发展
②国际政治环境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③国际自然环境的状况是:污染和破坏情况令人担忧;治理环境的任务相当艰巨;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第三节 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互动关系
1. L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互动关系:
①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制约。良性行政环境可以为行政活动提供有利条件,恶性行政环境则会对行政管理起阻碍和抑制作用。
②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的改造。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的改造作用有正、负之分。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的改造,是在适应行政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行政系统在接受到行政环境的要求、支持和反对之后,会对行政管理进行调整、改变、修订、增加活动,使之与行政环境的关系更为协调、和谐,以取得行政环境更大的支持。
2. S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制约的三种基本形式:①要求(具有多样性)②支持(积极反映)③反对(消极反映)
3. L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制约的表现:
①行政环境是行政系统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
②行政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规定着行政管理的内容和发展方向
③行政环境影响行政体制和机构建设
④行政环境影响行政过程
4. S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的改造可分为两种基本形态:积极型和消极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1512
性别
保密
帖子
157
注册时间
2007-5-16

建设

3#
发表于 2007-5-16 21:35:24 |只看该作者
第三章 行政职能
第一节 行政职能的含义和意义
1. S行政职能的含义:行政职能是指行政机关在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主要涉及政府管什么、管到什么程度、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是行政职责和行政功能的辩证统一。
2. L行政职能的特征:
①阶级性:政府的行政职能具有阶级性,这是由国家的政治性特征所决定的
②服务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国行政管理的根本宗旨
③多样性:行政管理的职能是多种多样的,它的范围遍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④动态性:行政职能不是静止不变的,随着行政环境的变化,行政职能的范围、内容、主次关系等也必然发生变化
3. S行政职能体系:从基本职责看,包括政治统治(包括民主和专政职能)和社会管理(包括经济、文化和社会服务职能)二项基本职能;从行政过程看,包括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四项运行职能
4. S政治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政治事务的管理,其核心在于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包括民主和专政两个方面
5. S社会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对政治领域以外的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包括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
6. S计划职能:是行政管理过程的首要职能,计划职能的要求是确定行政管理的目标、任务及实现目标的具体程序、步骤和方法
7. L计划职能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①计划职能直接关系到行政管理的成败
②计划是执行的依据和控制的标准、手段
8. S组织职能:组织职能的要求是,通过科学设计组织结构和权责关系,合理安排和指挥组织系统内各种机构及各类人员的工作
9. L组织职能的内容:
①将计划目标的分解与落实
②做好组织内部的职权划分和人员的选拔、调配、培训和考核,建立相应的监督、奖惩制度
③做好财力、物力资源的调配与管理
④对具体行政工作的指挥督导
10. S协调职能:协调职能的作用是加强组织与组织之间及组织内部各个机构、各个环节和各类人员的沟通、联系和合作,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
11. L协调职能的内容:
①协调行政组织之间、组织与个人之间、人员之间的关系
②协调各项行政管理活动及各个管理环节之间的关系
③协调行政组织与其他组织以及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12. S控制职能:指通过建立信息反馈和绩效评估机制,按照行政计划标准,衡量计划完成情况并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
13. L控制职能的方式和前提:控制职能一般可分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三种。做好控制工作,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①要有计划和标准②要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得力的控制手段
14. L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与运行职能之间的关系:基本职能和运行过程的职能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作用,在彼此的联系与制约中发挥作用
15. Y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说明研究行政职能的意义:P45
①是正确把握政府行政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②对于行政组织建设的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③对于实现行政管理过程的科学化有着重要意义
第二节 行政职能的历史演变
1. L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及其主要特点:前资本主义时期包括奴隶制、封建制时期,行政职能是建立在落后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上的,国家行政职能的重点在于政治统治。它体现出两方面的特点:①政治职能的极端强化②社会管理职能的相对微弱
2. L自由资本主义的行政职能及其主要特点: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幼年期和上升阶段。主要特点是:经济上实行“私人自制”的原则,其职能重点在于政治职能,起着“守夜人”的作用
3. L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及其主要特点:政府由“守夜人”变成人“社会主宰者”。实现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的紧密结合,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4. L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行政职能及主要特点:
①国家政治职能中的暴力职能相对减弱,调节职能趋于加强
②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日益拓展,经济职能成为政府职能的重点
③政府的宏观调控、综合协调职能的强化与行政职能的社会化是同步进行的
第三节 我国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
1. Y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P49
①行政职能的转变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②行政职能的转变是实现职能体系合理配置的根本途径
③行政职能的转变是机构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2. S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指政府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杠杆,来组织、调节和影响经济活动,实现经济管理任务。其特点在于间接性和诱导性。
3. Y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向:P51
①职能重心的转变: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了政府职能重心的根本转变
②职能方式的转变:㈠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
㈡由微观、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间接管理为主
㈢由重视计划、排斥市场转向把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
③职能关系的转变:㈠理顺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
㈡理顺政企关系:基本原则是企业下放,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政府所有者职能和 行政管理职能分开,实行国有资产分级管理制
㈢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1512
性别
保密
帖子
157
注册时间
2007-5-16

建设

4#
发表于 2007-5-16 21:35:53 |只看该作者
第四章 行政组织
第一节 行政组织的概念、类型和结构
1. S行政组织的含义:行政组织是静态组织结构和动态组织活动的统一。就静态讲,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行政组织即政府行政组织,专指为推行政务,依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国家行政机关体系,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政府行政组织包括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2. L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行政组织是一个由若干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①组织目标:是组织赖以建立和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是组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②机构设置:机构是行政组织的实体,是履行行政职能、达成组织目标的载体
③人员构成:组织是由人组成的,行政人员的素质及其组成结构,是行政组织是一个重要因素
④权责体系:是行政组织在组织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内在联系的具体表现
⑤法规制度:是行政组织依法行政的根本保障
⑥物质因素:是进行行政管理活动必须的物质条件
3. L行政组织的特性:
①政治性与社会性:行政组织是为推行国家政务而组建起来的,政治性是行政组织是本质特征;
行政组织承担了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它服务于社会,具有社会性。
②法制性与权威性:行政组织是设立、变更或撤消均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和程序进行;具有法制性的特点;
行政组织是依法代表国家行使政权的机构,以国家法律、权力为后盾,具有普遍的约束性和权威性。
③系统性和动态性:行政组织是一个规模庞大、结构严谨的社会系统,具有系统性。但它不是一成不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动态性。
4. L行政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区别:
①行政组织与共产党组织的区别: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居于领导地位,各级行政组织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而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凡属政府职权范围内的工作应由各级行政组织讨论决定
②行政机关与权力机关的区别:国家行政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并向其负责、受它监督,行政机关的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它们之间是一种从属而不是平等的关系。
③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区别: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机(法院)和检察权(检察院),行政机关无权干涉,司法机关既无权管理国家政务,也不负管理国家政务的责任。
④行政机关与社会团体的区别:行政机关是按宪法和法律程序组建的,行使国家行政权,对其管辖的社会团体具有约束力。社会团体不具有国家权力的属性,各社会团体的章程、规定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且仅对其团体成员有约束力。
5. S行政组织的类型:
①领导机构:领导机构的职能是对辖区内的重大行政管理问题进行决策,并指挥督导决策的实施
②执行机构:亦称职能机构。是在领导机构的领导下分管专门行政事务的机构
③监督机构:是对各种行政机构及其管理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执法性机构
④咨询机构:亦称智囊团或参谋机构。由权威的专家学者和富有实际经验的政府官员组成,专门为政府出谋划策、提供咨询意见和决策方案的机构。
⑤信息机构:是专门负责信息的搜集、加工、传递、贮存,为领导机构和有关部门提供情报服务的机构。
⑥辅助机构:指为协助行政首长的领导工作而设置的办事机构。包括办公厅和办公机构
⑦派出机构:是一级政府按管辖地区授权委派的代表机构。派出机构不是一级政府行政机关
6. S行政组织结构:行政组织结构指构成行政组织各要素的配合和排列组合方式。最重要的是纵向、横向结构,它是行政组织系统中的基本框架
7. S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直线式结构):指各级政府、每级政府各组成部门上下级之间构成的领导与服从的关系。
8. S管理层次:管理层次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即行政机关中设置多少等级的工作部门
9. S管理幅度:管理幅度是指一级行政机关或一名上级领导者直接领导和指挥下级单位或工作人员的数目
10. L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一般来说,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幅度与层次成反比例。加大管理幅度,层次就相应减少,缩小管理幅度,则层次相应增多。
11. L层次管理的原则:①层次节制原则②只管一个层次原则
12. S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职能式结构):指同级政府和每级政府各同级组成部门之间的组合方式。
第二节 行政组织理论
1. L西方行政组织理论的演变:①古典行政组织理论②科学组织理论③现代组织理论
2. L古典行政组织理论的内容和特点:是西方早期的行政组织组织理论,主要有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法约尔、古立克为代表的行政管理组织理论和以韦伯为代表的科层组织理论。其共同特点是:从制度规范的角度研究行政组织。
3. L行为科学组织理论的内容和特点:又称新古典组织理论,20世纪30年代起,主要有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巴纳德为代表的组织平衡理论和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过程组织理论。特点是:以组织中人的问题为中心。
4. L现代组织理论的内容和特点:20世纪60年代以后,主要有以卡斯特、罗森茨韦克为代表的系统分析组织理论和以劳伦斯、洛西、伍德沃德为代表的权变组织理论。以及巴拉密的“柔性组织”新概念。特点是:重视对组织进行宏观、综合的研究。
5. L马克思主义的行政组织理论:P67
①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组织建设的构想
②列宁关于社会主义行政组织的理论
③我国的行政组织理论(毛泽东为代表的行政组织原则和邓小平的行政组织理论)
6. L我国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行政组织理论:
①坚持共产党对政府组织的领导
②依靠人民大众管政府
③强调政府组织的设置必须适应革命中心任务的需要
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⑤实行精兵简政
⑥注重政府组织的作用建设,强调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
⑦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第三节 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
1. S编制的含义:编制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编制是指一个法定社会组织内人员的数额及职位的配置。广义的编制也就本节研究的对象是指一个法定社会组织的职能范围、机构设置、隶属关系、规格级别、人员数额、人员结构及职位的配置。
2. S编制管理的含义: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就是按法制规定的制度和程序,对行政组织的职能范围、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等进行的管理,它包括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编制管理三方面。
3. S编制管理的具体内容:
①制定编制方案
②确定各部门职能范围
③审批机构与人员
④监督机构执行情况
⑤做好编制统计
⑥制定编制法规
4. L编制管理的意义:
①是建立精干高效行政组织体系的重要前提
②是防止官僚主义,密切政府与群众关系的重要手段
③有助于节省国家财政开支
5. L编制管理的原则:
①精简原则(一是精简机构,减少层次,二是精简人员,实行合理定编定员)
②统一原则(一是统一领导,二是统一职能目标,三是机构设置要统一完整)
③编制立法原则
6. L编制管理的方法:
①行政方法:是指编制管理部门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力,按照组织系统对编制进行直接管理的方法
②经济方法:是指利用物质利益原则,运用经济手段,对编制进行调控的方法
③法律方法:是指运用法律规范,对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等进行调控管理的方法
第四节 行政组织改革
1. S帕金森定律:1958年英国著名学者帕金森在其《帕金森定律》一书中,指出了官僚机构的运动规律,是“生长膨胀——再膨胀——直至衰亡”,被称“帕金森定律”。
2. L行政组织改革的必要性:
①是适应社会发展规律,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是消除行政组织自身的种种弊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途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1512
性别
保密
帖子
157
注册时间
2007-5-16

建设

5#
发表于 2007-5-16 21:36:29 |只看该作者
第五章 人事行政
第一节 人事行政概述
1. S人事管理的含义:人事管理指对人与事的管理,指协调社会组织中人与事、人与人关系的用人治事活动
2. S人事行政的概念及其包括的三个方面的含义:人事行政是指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国家行政人员进行的制度化和法制化管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①人事行政的范围主要限定在国家行政组织的内部或者说主要是国家行政人员所进行管理活动
②人事行政为履行公共行政职能,完成各种组织目标和社会目标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③人事行政是一种制度化地管理
3. L人事行政的特征:
①法治化:㈠政府公务人员,其地位必须由法律规定
㈡公务人员依据法定关系的规定或承担责任、或履行义务、或执行命令、或提供合作、或实施领导
㈢公务人员的一切行政行为,都必须以法律和法规为依据
㈣一切有关公务人员的规定及修订、更换和重新确认等,都必须由法定机关经过法定程序予以实现
㈤公务人员履行公职时只对法律或法定职位负责
②专业化:㈠公务员职业专业化
㈡人事行政理论专业化
㈢人事行政机构专业化
㈣人事管理方法专业化
③职业化:㈠公务员一经任用就取得法定身份,成为终生职业
㈡公务员非因违法失职并经过法定程序,不得被免职或停薪,即使被认为有错,也有申诉和说明理由的权利
㈢公务员身份一经确认,即享有法律规定的一切权益,非经法定程序,任何机关或个人不得剥夺其权益
④现代化:㈠观念现代化
㈡管理现代化
㈢技术手段现代化
4. L人事行政的一般管理职能和特殊职能:
①一般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种职能
②特殊职能:包括公职人员的录用、开发、维持和使用四种类型
5. L人事行政的任务或工作要求:
①根据所要完成的工作,确定相应职位或工作岗位
②任职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应符合具体的职位要求
③任职人员安心于在其岗位上工作
④任职人员努力工作,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6. L人事行政的地位与作用:
①人事行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保证
②人事行政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③人事行政是加强人才建设、促进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
第二节 人事行政与国家公务员制度
1. S公务员的含义:
①国家公务员:指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行使国家职权、履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②我国公务员: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行使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2. S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含义:是指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对国家公务员依法进行管理的制度
3. S公务员的基本管理制度:公务员的基本管理制度即人事行政的基本制度,主要有任用制度、职位分类制度、工资制度、考核制度、培训制度和退休制度
4. S任用制度:是指用人单位根据用人条件和用人标准,正确的运用任用方式,合理地选用工作人员。任用的原则主要有:举贤任能、因事择人、考试录用和公开竞争原则
5. L国内外常用的公务员任用方式:
①选任制:用选举来确定任用对象的方式,分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种
②委任制:根据法律有关规定任用工作人员的方式
③聘用制:用人单位运用合同形式聘用工作人员的方式
④考任制:通过公开考试的方法选拔所需要的各种人员
6. S职位分类:职位分类就是将行政机关中所有的职位按其业务工作性质、责任范围、隶属关系以及每种职位业务工作的繁简难易程度、责任轻重以及所需要人员资格条件等因素,予以分门别类,确定名称,评定等级,制定规范的全部程度。包括横向分类和纵向分类两个方面
7. S人员分类或品位分类:①薪给分类制:按薪给的多少来划分工作人员的职务等级(英国和法国)
②职位分类制:按职称和职务来分类分级的(美国和日本)
8. S职位分类的主要步骤:①职位调查②职务区分③职位品评④编制职级规范⑤制定(修改)法规予以实施
9. S计时工资:是按照职工的技术熟练程度,工作繁重程度和工作时间的长短,来支付工资的一种劳动报酬形式
10. S计件工资:是按照职工完成一定的工作量,依据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价作计算工作报酬的一种形式
11. S工资的两种补充形式:奖金和津贴
12. S基本工资的三种类型:年功序列工资、职务(职能)工资和复合型工资
13. S工资制度的基本原则:按劳付酬、物质利益、同物价挂钩、定期提薪、同工同酬和法律保护原则
14. S考核制度:考核制度是联结人事行政中各个环节的媒介。我国一般把考核内容分为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西方国家主要是考勤和考绩,以考绩为重点
15. S培训规划制度就遵循的程序:确定培训目标、规定培训内容、选择培训方式、编制培训计划
16. S培训的途径:①各级行政管理学校②委托大专院校培训③开放性培训④社会化办学
17. S退休:退休指工作达到一定的年限和规定的退休年龄,并且符合退休条件的工作人员,根据本国的法律或政府规定而离开工作职位
18. L退休的几种方式:①自愿退休②强制退休③残废退休④延迟退休
第三节 人事行政与公务员的科学管理
1. L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
①依法行政原则
②分类管理原则
③德才兼备与注重功绩原则
④适才适用与扬长避短原则
⑤智能互补与结构合理原则
⑥公开平等与竞争择优原则
2. S分类管理原则:指根据各类职业的特点、各项工作的性质,对不同的工作人员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建立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
3. S德才兼备原则:指将那些既有优秀的政治品质和道德修养,又有出色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人选拔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德与才必须兼备,二者缺一不可
4. S适才适用原则:适才适用也叫人事相宜原则,指在人事管理工作中应根据每个工作人员的才能、特点、志向和具体资历条件等安排其相应的岗位和职务,使人事相宜,能位相称
5. S公务员制度的运行机制(含义):公务员制度的运行机制或人事行政的运行机制,是指为贯彻人事行政的基本原则,由一第系列相互联系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等组成的人事管理的体系制度。主要有:竞争机制、更新机制、激励机制、调控机制
6. S人事更新机制的含义:人事更新机制指在人事管理中推进新陈代谢、叶故纳新的组织制度及其措施
7. L人事更新机制发挥作用的二种方式:
一是人员更新制度(把好进口,敞开出口),
二是素质更新(培训、考核、奖惩)
8. L对公务员激励的方式:一是物质激励,二是精神激励
9. L我国公务员制度特点:
①纵向比较(同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相比较)的特点:
㈠体现了分类管理的原则
㈡具有合理的竞争择优机制
㈢具有正常的新陈代谢机制
㈣具有勤政廉政的约束机制
㈤具有健全的法规体系
②横向比较(同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比较)的特点:
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㈡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㈢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㈣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㈤我国公务员不存在西方意义上的“政务官”与“事务管”的划分
10. L我国公务员制度(人事行政)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三个环节
①进入环节(职位分类制度和录用制度)
②管理环节(考核、奖励、纪律、职务升降、职务任免、培训、交流、回避制度和工资保险福利制度)
③退出环节(辞职辞退制度和退休制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1512
性别
保密
帖子
157
注册时间
2007-5-16

建设

6#
发表于 2007-5-16 21:37:03 |只看该作者
第六章 行政领导
第一节 行政领导概述
1. S领导的含义:领导指领导活动,指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实现既定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统御和指引的行为过程
2. S领导的特点:①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
②是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
③是高层次的管理
④权威性
3. S领导的三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 领导=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
4. S行政领导的含义:行政领导指行政领导活动,是指在行政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者,依法行使行政权力,为实现一定行政目标所进行的组织、管理、决策、指挥等的社会活动
5. L行政领导的特点:①从概念分辨上看,行政领导只是对“行政“的领导
②从行政领导活动方式的特性上讲,行政领导的执行性是它的明显标准
③从行政领导活动的社会属性来看,有鲜明的政治性
6. L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①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协调统一的保证
②行政领导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
③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
第二节 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职权与责任
1. S职位的概念:职位是行政组织的基本单位和行政领导的工作岗位,它是行政领导者获得权、责的依据。职位包括以下4个要点:①职位由职务与责任两个要素组成
②职位是由权力机关或人事行政部门依法选举或任命的
③职位有适当的工作量,或职责范围
④职位是行政领导者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前提
2. L职位的特点:①职位是以“事”为中心确定的,而非因人设位
②职位的数量有限
③职位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因领导者的变动而变动
④行政领导者的职位由上级主管部门依据职能和职权的分配确定,按法定程序任免
⑤职位上的行政领导人员担任职务与责任的时间长短、是否主要,对职务本身并无影响
3. S职权的概念:职权是职位上的权力。行政领导者的职权,是行政领导职位所赋予的权力,是因为行政领导者担任一定职位而获得的有法律效力的权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理解:
①职权由职位派生出来,职和权紧密联系
②职权与职位相称
③职权是法定权力
4. S地方政府行政领导者的职权范围:执行权,领导权,管理权,用人权,检查、监督权,协调权
5. S责任:行政领导责任是行政领导者基于职权在行政上应负有之责任,或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应尽的义务,或对国家行政委任的任务应负的责任
6. L行政领导责任的内容:
①政治责任:指领导者依照权力机关或授权者的要求进行工作,造成的客观社会影响
②工作责任:指领导者自己的岗位责任与领导责任
③法律责任:指领导者对法律应作的承诺
第三节 行政领导的方法与艺术
1. S行政领导方法:行政领导方法是行政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所采取的各种手段、办法。主要包括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群众路线、矛盾分析四种基本方法。
2. S实事求是的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3. L坚持和运用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坚持用实践检验和发展真理
4. S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
①典型行政调查: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行政单位,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以了解和把握其全面情况的调查方法
②抽样行政调查:从调查总体中抽出部分对象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和统计,并用以推论样本所代表的总体,包括样本抽选、检查、推算三个环节
③全面行政调查:即行政普查,一般按行政系统逐级布置下达和逐级汇总上报的方法进行。
5. L坚持群众路线方法的要求:
①虚心向群众学习,有事和群众商量
②领导骨干和群众相结合
③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6. S坚持矛盾分析方法要做到: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全面看问题,学会抓关键
③创造条件做好矛盾转化工作
7. S领导方式:领导方式是领导方法的一种表现,是行政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形式。
8. S行政领导方式的三种分类:
①按行政领导的指挥模式可分为:强制方式、说服方式、激励方式和示范方式四种
②根据领导的不同侧重点可分为:以事为中心、以人为中心和人事并重的领导方式三种
③根据行政领导权力的控制和运用程度可分为:集权式、分权式和均权式三种
9. L几种常见的行政领导艺术:授权艺术、用人艺术、处理艺术和驾驭时间的艺术
第四节 行政领导制度
1. S民主集中制的含义: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制与集中制有机结合的一种制度
2. L民主集中制在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中的具体表现: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都由民主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②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3. L行政首长负责制的主要内容及其鲜明特色:
内容:①行政首长领导本级政府的工作
②实行人民政府工作会议制度
特色: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是在发挥集体作用下的个人负责制,是同集体领导相结合的首长负责制,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行政机关领导制度中的一种运用。
4. S日常的具体行政领导制度:
①领导干部与群众联系的制度:如:接待日制度、“直接对话”制度、咨询会制度、信访制度和通报评议制度
②上下级领导之间联系的制度:如:通报征询制度、报告指示制度和检查反馈制度
③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联系的制度:如:办公会议制度、集体学习制度、民主生活制度
第五节 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结构
1. S领导者的素质:领导者的素质指从事领导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以及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内在要素的总和
2. S领导者素质结构的四个方面:政治、知识、能力、心理
3. S政治素质的主要内容:
①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
③要有廉洁奉公的政治道德
4. S知识素质的主要内容:
①行政领导者要有丰富而结构合理的知识
②行政领导者就具备比较系统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当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比较丰富的文化生活知识
5. S能力素质的主要内容:能力要素主要包括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
①创新能力的具体要求:包括洞察力、预见力、决断力、推动力和应变力
②综合能力的具体要求:包括信息获取能力、知识综合能力、利益整合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6. S心理素质的具体要求:心理素质主要包括气质、性格、意志等几个主要方面,表现在:
①敢于决断的气质②竞争开放的性格③坚韧不拔的意志
7. L实现行政领导班子素质结构优化必须遵循的原则:
①要从着重考虑领导成员的个体素质转移到重点考虑领导成员的最佳组合
②要从着重考虑年龄、文化知识等静态组合转到重点考虑性格、气质等动态组合
③在选拔行政领导成员时,要从全面要求转到因岗位不同而有所侧重
④既要重视配备和调整行政领导成员,也要注重加强行政领导班子群体结构的建设和培训
8. S行政领导班子素质结构优化的主要内容: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及气质结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1512
性别
保密
帖子
157
注册时间
2007-5-16

建设

7#
发表于 2007-5-16 21:37:29 |只看该作者
第七章 机关行政
第一节 办公室管理概述
1. S办公室管理的含义:办公室管理是指作为机关单位综合办事机构的办公室,对本机关单位综合性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工作秩序等所做的管理
2. S办公室管理与行政机关其它部门共有的特征:服务、辅助、执行和管理
3. L办公室管理的特征:政策性、综合性、辅助性和服务性
4. L办公室管理的任务:参与政务、处理事务、搞好服务
5. L办公室管理的作用:
①辅助领导决策和处理问题的参谋作用
②协助领导管理信息的耳目作用
③协助领导者管理日常工作有副手作用
第二节 办公室管理的主要内容
1. S办公室管理的主要内容(四大类):日常性工作、综合协调工作、辅助决策工作及领导者临时交办的工作
2. S日常性工作的主要内容:会议工作、信息处理、机关事务管理、公文处理、文书档案工作、信访工作、公关工作、印章管理及机要保密工作
3. L综合协调工作的主要内容:
①工作任务性的协调:通过参与或牵头组织的方式,组织有关部门来完成各项工作或任务
②管理事务的协调:通过联系、沟通、调解、协商等方式,解决领导机关及其所属机关之间,机关各部门之间的矛盾、冲突
③协调领导机构内部的关系:协调领导机关、领导成员的关系,解决领导者之间的矛盾问题
4. L辅助决策工作的主要内容:办公室工作人员辅助领导机关或领导者决策,包含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①在领导机关或领导者决策之前,协助他们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掌握、收集有关信息,为决策做准备
②在掌握情况、收集信息后,提出决策方案,供领导机关、领导者决策时参考、选择
③承担决策事务
④协助领导机关实施决策和检查决策的执行情况
第三节 机关后勤事务管理及其改革
1. S机关后勤事务管理的含义:机关后勤事务管理是指对本单位的物资和日常生活事务的管理,任务是为保障机关正常运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2. L机关后勤事务管理的意义:
①后勤工作是所在机关、单位其他部门工作的基本条件
②后勤管理是其他一切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
③后勤管理是组织关心群众的纽带
3. L后勤事务管理的基本原则:热心服务、方便群众和勤俭节约三条原则
4. L机关后勤事务管理的主要内容:物资管理、财务管理、生活后勤管理、服务后勤管理和协助接待工作五大类
5. S后勤事务管理中物资管理的主要内容:日常管理、使用与维护保养管理、检查与检修管理和物资设备的改造与更新
6. L机关后勤事务管理改革的成效:
①思想认识取得突破,理论探讨不断深入
②后勤改革不断深入,体制转轨逐步到位
③服务矛盾得到缓解,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④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精神文明迈上新台阶
7. L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困难和矛盾:
①市场机制的渗透与思想观念滞后的矛盾
②机关行政经费的不足与干部职工服务要求更高的矛盾
③工作任务的加重与队伍素质偏低的矛盾
④后勤体制的转轨与制约因素过多的矛盾
8. L机关后勤事务管理改革的方向:
①推动机关后勤管理科学化
②推动机关后勤服务中心经营企业化
③推动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促进后勤服务联合
9. L深化机关后勤体制改革应着重做好的几项工作:
①要进一步规范后勤行政管理职能
②要推动机关服务中心转换机制
③要打破部门界限,推动服务联合
10. Y我国机关后勤事务管理改革的方向和主要内容:P154
第四节 行政工艺设计及计算机在机关管理中的应用
1. S行政工艺的含义:行政工艺是指在行政体系的行政流程中,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成就,改进行政管理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条件,以实现行政体系和行政人员的最佳状态和行政高效化的目的
2. L行政工艺设计的意义:
①有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
②有助于行政机构的改革,克服官僚主义弊端
③有助于保障行政人员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3. L行政工艺设计的内容:
①行政自动化,包括行政中的人——机系统
②行政氛围,包括生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和物理环境因素
③行政工艺应用
4. S行政中的人——机系统的含义:行政中的人——机系统指在行政人员与机器之间进行分工,规定某些职能由机器自动完成,行政人员在系统中则主要充当信息处理的环节,推动行政,进行决策
5. L行政中人——机系统的主要功能:输入功能、加工功能和输出功能
6. L计算机在实现办公室自动化方面的运用:将计算机引入办公室,实现档案、文件、报表的计算机处理。
7. L计算机在行政活动中的应用:计算机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复杂加工的基础上,能够及时地指出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这种能力运用于行政人员的行政活动中,主要发挥三方面作用:
①行政人员可以避免大量的事务性工作,把行政机构的职能重心放在思考和决策方面
②可以大大提高情报资料的利用率
③使行政机构实现了动态的行政信息处理,增强了行政决策工作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1512
性别
保密
帖子
157
注册时间
2007-5-16

建设

8#
发表于 2007-5-16 21:37:57 |只看该作者
第八章 行政决策
第一节 行政决策的概念、作用和原则
1. S决策的含义:决策是指社会组织为实现一定目标,制定若干行动方案并加以优化抉择的行为过程
2. S行政决策的含义:行政决策是指行政组织依据既定的政策和法律,就面临要解决的问题,拟定并选择对策的活动
3. L管理决策的基本特性:目标性、针对性、择优性、预见性和实践性
4. S国家行政决策的含义:国家行政决策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为解决全国性的、对国家具有战略意义的以及其他适宜于中央政府统一处理的公共事务问题的决策方案的制定、抉择的活动。具有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等特点,通常称为“宏观决策”
5. S地主行政决策的含义:地方行政决策是指省、市、县各级地方政府为实施各自的行政职能,解决本地区、本部门管辖范围的公共事务问题而进行的决策方案的制定、抉择活动。具有局部性、执行性、联接性等特点,通常称“中观决策”
6. S基层行政决策的含义:基层行政决策是指乡、镇、街道办事处、科室一级的行政组织,为完成各自的行政职能、处理本地区、本部门管辖范围内的公共事务问题而进行的决策方案的制定、抉择活动。具有短期性、策略性、技术性等特点,通常称“微观决策”
7. S战略决策的含义:战略决策是指解决行政管理中影响全局、具有长远意义的重大问题所进行的决策活动,具有规划性、法规性特点
8. S战术决策的含义:战术决策是指为解决行政管理中局部性、阶段性、技术性的问题所进行的决策活动,具有实现战略决策的手段
9. S常规决策的含义:常规决策是指对经常重复出现的、一般可遵照固有原则、规范、程序方法去处理的问题所进行的决策活动
10. S非常规决策的含义:非常规决策是指解决首次出现或偶尔出现的、结构不稳定又没有现成的规范与方法可循的问题所进行的决策活动
11. S部分决策的含义:部分常规决策指介于常规决策与非常规决策之间的决策活动
12. S确定型决策的含义:确定型决策是指有一个确定的决策目标,面对一种可确定的决策条件,每个决策方案的后果也可以确定的决策活动
13. S风险型决策的含义:风险决策是指有一个确定的决策目标,而对决策环境条件,不能控制,但还能测定其出现的概率,决策后果有一定把握,但并不完全可靠,要承担一定风险的决策活动
14. S不确定型决策的含义:决策时环境条件的发生率不能测定和控制,决策后果不能确定只能估计,具有较大风险的决策
15. S单目标决策的含义:单目标决策是指在决策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要完成的组织使命比较单一的决策活动
16. S多目标决策的含义:多目标决策是指决策中力求实现两个以上的目标,解决相互关联的多项问题的决策活动
17. L常见的行政决策分类的依据:P165-167
18. Y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①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其它行政运行功能的基础
②行政决策是行政领导者的首要职责和发挥才智的舞台
③行政决策是保证行政管理高效化和提高政府威信的重要前提和关键环节
④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能促进整个行政管理民主化科学化的实现
19. Y行政决策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P169
20. S行政决策基本原则的含义:行政决策基本原则是从行政决策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政决策活动固有的规律的概括,是行政决策行为的准绳
21. L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①系统原则②信息原则③预测原则④可行原则⑤择优原则⑥弹性原则⑦民主原则
第二节 行政决策基本程序和方法
1. L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
①发现问题,确定决策目标
②集思广益,拟定备择方案
③评估选优,择定决策方案
④局部试点,修正完善方案
2. L发现问题,确定目标在行政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性:
①发现问题是行政决策活动的起始点
②明确目标,为决策活动指明了方向
3. L发现决策问题的两个步骤:①抓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②弄清产生该关键问题的原因
4. S“KT分析法”的含义:由美国人凯普纳和崔戈二人合创的把发现问题分为界定问题和分析原因两步的方法
5. S决策目标的含义:决策目标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解决问题所要预期达到的结果和目的
6. L确定决策目标的要求:从实际出发,要合理合法,具体明确,综合平衡,量力而行
7. S拟定方案的含义:在明确目标后,通过调查研究,寻求实现目标的可能性方案的行为与过程就是拟定方案
8. S有限寻找法的含义:先找简单的、熟悉的、易控制执行后果的办法,经多次反复评价、淘汰、补充,直到找到合适的方案
9. L以系统观点拟定方案的步骤:
①初步设计或称轮廓设想
②精心设计或称细部设计
10. L备择方案应是若干个的原因:
①比较优劣和实现决策方案优化的需要
②实施过程中的随机性要求(积极方案、应变方案和临时性方案三类)
11. L行政决策备择方案应具有的特点:创造性、可行性、多样性和群众性
12. S抉择方案的含义:指享有决策权的个人或集团对备择方案进行评估择优的活动
13. L抉择方案的重要性和对评选工作的要求:
①抉择方案是决策过程的关键步骤
②确定合理的评选标准
③要充分发挥专家能人的作用
④要有科学的抉择方法技术
14. L抉择决策的技术方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方案前提分析法、决策树法
15. L追踪决策的特点:①回溯分析②非零起点③双重优化④心理效应多
第三节 行政咨询对行政决策的意义
1. S行政咨询的概念:行政咨询是指咨询机构和咨询人员为政府履行行政职能、制定方针政策提供决策的信息、科学知识和政策建议等智力服务的活动
2. L现代咨询的特性:服务性、独立性、多元性和智能性
3. L行政咨询的特性:政治性、民主性、实用性和广泛性
4. L行政咨询的功能:
①预测
②提供和分析信息情报
③研制方案
④评估论证方案
⑤检验、反馈、调整决策方案
5. L行政决策离不开行政咨询的原因:
①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必须有咨询服务
②行政咨询能提供公正、科学的智力服务
6. L行政咨询的基本原则:①决策者第一的原则
②客观性原则
③现实可操作性原则
7. L行政咨询研究的基本方法:
①经验分析方法:咨询人员主要运用经验来观察、分析决策对象和环境,提出咨询意见和方案的方法
②理论分析方法:咨询人员主要应用已有的理论、模型和逻辑工具进行决策方案的设计与研究的方法
③民意测验方法:咨询人员通过民主选举、采访、座谈、问卷调查、抽样测验等方式,来了解广大公众对某项决策事项的态度、决策实施后对有关的公众利益与环境产生的影响,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咨询建议和方案的方法
8. L民意测验方法在现代行政咨询研究中的地位:
①行政管理是政府使用公共资源,提供公共服务,决策要使公民参与,顺应民意
②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人们运用视听、信息处理手段,使民意测验更加准确、方便,人们民主意识加强,民意测验方法也更易被咨询机构重视
9. Y行政咨询作用充分发挥的途径:
①从行政决策领导者方面努力
㈠要提高对现代咨询价值的认识,重视咨询,形成社会舆论
㈡要保证咨询系统的相对独立性,鼓励提出同领导意见不一致的咨询意见
㈢为咨询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建立决策者与咨询机构的联系制度
㈣充分利用社会咨询力量,促进各咨询机构间的联系
②从咨询者方面努力
㈠注意自身建设,提高队伍素质
㈡咨询者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自己的劳动成果
㈢咨询机构要加强组织民主气氛,发挥每个咨询人员的聪明才智
㈣积极与同行们协作商讨,取长补短
第四节 现代行政决策体制
1. S行政决策体制的含义:行政决策体制专指用制度加以固定的承担行政决策任务的机构和人员的职权、结构和相互关系的总称
2. L行政决策体制的作用:总的来说对行政决策职能的实现具有组织保证的作用:
①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减少决策失误
②有助于根据职能来合理设置决策机构,形成合理的组织结构
③有助于造就更多优秀的决策人才
④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3. L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构成系统:
①行政决策中枢系统
③行政决策咨询系统
③行政信息系统
4. S行政决策中枢系统的含义:行政决策中枢系统也称行政决策中心或政府首脑机关。是由具有行政决策权的行政领导者组成该行政机关或行政部门最有权威的领导核心,处于最高领导、指挥地位,并承担行政决策全部责任的系统
5. L行政决策中枢系统的主要任务:
①确定决策问题、目标体系和研究课题
②组织有关机构和人员拟定若干备择方案
③抉择决策方案
④指挥检查、监督决策方案的实施和组织对某些决策方案进行局部试点
6. S行政决策中枢系统的决断方式:(美国——个人决断方式,中国——行政首长负责制)
①集体决断方式:指中枢系统集体以会议、投票、举手表决等形式,以多数通过作出最后决断,并对决策实施后果集体负责的方式
②个人决断方式:指最后决断由首长个人作出,也称单一首长决断方式
7. L决策中枢系统的素质要求:决策领导者个体应有合理的智能结构,决策领导集团也应优化智能结构
8. S行政决策咨询系统的含义:指由多学科专家学者组成的专门从事广泛开发智力,协助决策中枢系统进行正确决策的辅助性机构
9. L主从紧密型和自主开发型咨询机构的区别:
①主从紧密型咨询机构指隶属于政府的综合咨询机构和隶属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具有党和行政职能的政策研究机构
②自主开发型咨询机构指同交办咨询研究课题的决策部门不是主从关系,其研究工作靠自主开发,实行有偿服务的机构
10. S民间咨询机构的含义:指由私人或民间团体创立,其经费来源于企业、公司、私人或基金会,实行有偿服务
11. L官方咨询机构与非官方咨询机构的区别:
①官方咨询机构是直接隶属于党政部门具有党政职能的机构
②非官方咨询机构是不直接隶属于党政部门的咨询机构,包括半官方咨询机构和民间咨询机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好友

300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升级  0%

UID
1512
性别
保密
帖子
157
注册时间
2007-5-16

建设

9#
发表于 2007-5-16 21:38:26 |只看该作者
第九章 行政执行
第一节 行政执行的含义、特征与作用
1. S(狭义的)行政执行的定义:行政执行就是具有行政权的行政机关和其它社会组织,根据决策机关制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部门的指示、命令而采取的具体管理活动
2. L(狭义的)行政执行的含义:
①行政执行的主体是具有行政权的行政机关和社会组织
②行政执行的任务是执行法律、法规、政策和具体的指示、命令
③行政执行的手段和条件是通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等手段来实现决策的目标和完成执行任务
3. L行政执行活动的基本特征:①现实性②综合性③具体性④灵活性⑤强制性
4. L行政执行的作用与意义:
①行政执行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
②行政执行效果是检验决策是否正确的根据
③行政执行是使原决策得到修正、补充和完善的根本途径
④行政执行活动及其执行结果,是形成新的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
第二节 行政执行的制约因素与障碍分析
1. L行政执行的制约因素分析:
①环境因素
②执行人员因素
③执行对象因素
④政策、法规和指令本身的因素
⑤资源因素
2. Y联系我国实际分析行政执行的障碍:P193
①决策规范不完善、标准不统一
②行政执行人员对决策和指令缺乏认同感和执行的动力
③行政执行资源不充分
④执行对象的抵制和不与合作
第三节 行政执行的过程
1. L行政执行的过程:
①行政执行的准备阶段(包括制定执行计划活动和一般准备活动)
②行政执行的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
③行政执行的总结阶段
2. S制定执行计划就是把行政执行活动通过计划的方式固定下来,成为规范和衡量行政执行活动的依据
3. S执行计划的内容:概括为6个“W”
①行动的目标是什么?
②为什么要采取这些行动?
③何时开始并完成这些行动?
④何人负责实施这些行动?受何人领导?可指挥何人?
⑤在何处或由何部门实施这些行动?
⑥如何实施这些行动?
4. S执行活动的计划类型:
①按时间划分: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和即时计划
②按层次划分:全国性计划、地区性计划和基层计划
③按内容划分:经济发展计划、社会发展计划和科学技术发展计划
④按强制程度: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参与性计划
5. L制定执行计划应遵循的原则:
①民主集中原则
②量力而行原则
③统筹原则
④重点原则
⑤弹性原则
6. S一般准备活动包括思想准备、组织与人员准备、物质准备
7. S思想准备:思想准备就是通过各种方式使执行者和执行对象都能够了解政策和法令的内容、意义,从而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并变为自觉行动的过程
8. S思想动员的要求与方式:
①使政策、法令合法化
②要做好政策宣传工作
③采取多种多样的思想动员方式:宣传方式、教育方式、引导方式、示范方式
9. S组织与人员准备:组织与人员准备就是解决行政执行的具体承担机构和承担者的问题。包括:
①确定执行机构
②配备主管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
③建立健全合理的工作制度
10. S确定执行机构的方法:
①原行政机关在未改变组织结构的情况下来执行决策命令
②成为新的政策来执行政策
③将原有的机关升格,职能扩大,担任政策执行的任务
④原有的机构内部结构改变,以适应决策执行
⑤确定不相隶属的几个机关共同负责执行工作
11. L成功的行政执行负责人应具备的条件:
①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勇于承担执行的任务和风险
②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
③执行负责人要有坚韧不跋、吃苦耐劳的精神
12. S指挥的概念:行政执行中的指挥是行政领导者将已经确定的执行计划通过命令、引导、沟通、监督等方式,切实落实到执行实践中去,实现执行活动目标的过程
13. L指挥活动的重要性:
①在一个国家、一个集体中需要有效的指挥
②指挥活动是领导作用在执行实践中有效发挥的重要体现
③指挥的效率和成败也直接决定管理活动的效率和成败
14. L成功的指挥者应具备的条件:
①要有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敢干指挥
②要心明眼亮,有效指挥
③要有战略和战术思想,科学指挥
④要具有高超的指挥艺术,善于指挥
15. L有效指挥的要求:
①指挥必须统一,不能政出多门,多头指挥
②指挥者必须拥有指挥权力
③指挥必须按照层级体系进行
16. S指挥活动的主要方法:命令、引导、沟通和监督
17. S指挥的方式:口头指挥、书面指挥、会议指挥和现场指挥
18. S沟通的概念:沟通是指行政组织之间、行政人员之间的意见交换和信息交流,通过沟通达到思想和行动上的协调一致
19. S协调的概念:协调是指行政领导通过引导、调停和说服的办法使行政组织、行政人员之间建立起互相协同、互相配合的关系
20. L执行监督的作用:预防作用、保证作用、补救作用和评价作用
21. S执行控制过程:包括确立标准、衡量对照、纠正偏差三个步骤
22. S控制类型(三种):预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
23. L控制的要求:
①明确决策目标
②建立、健全组织,明确责任
③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
④建立信息交流和意见沟通机制
24. S行政执行总结的概念:总结是指执行机关和执行人员在执行任务完成之后,按照既定的决策目标和工作标准对执行工作所作的评价、反思、检讨与衡量
25. L行政执行总结工作的作用:
①总结是对执行工作做出评价
②总结有助于行政领导提高思维水平和工作水平
③总结中所检讨和揭露出的缺点和失误,可以使执行人员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26. L行政执行总结内容:
①对执行情况的检查
②对执行情况的评定
③对经验教训的总结
27. S行政执行总结的方法:集思广益、归纳演绎、上下结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升级  1.58%

UID
4854
性别
保密
帖子
6
注册时间
2007-9-6
10#
发表于 2007-9-6 11:53:49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 中层干部 的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 ( 豫ICP备07041838号 ) |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Powered by 育博书店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