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821

主题

0

好友

400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48212
性别
考研年份
2014年
报考院系
郑大法学院
帖子
1220
注册时间
2012-11-25

新浪微博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9-5 11:13: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权威推荐:郑州大学2023年考研内部权威资料【点击查看】
总部地址:郑州大学主校区育博书店
考研咨询热线:13633846090(同微信,请优先微信联系)
---------------------------------------------------------------------------------------
方涧,男,1990年11月2日生于浙江绍兴,本科就读于郑州大学法学院,2013年被推免至郑州大学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导师沈开举教授。曾获第九届“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第一名;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辩论赛冠军、最佳辩手;郑州大学校创业辩论赛冠军;河南省优秀毕业生;郑州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第一届“检苑杯”诉辩对抗赛最佳辩手。
  
关于远行,其实和美国梦无关
在上海飞往东京的达美航空上,我在看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在从东京飞往明尼阿波利斯的达美航空上,我又看了一遍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中国合伙人》的英文名叫American dreams in China,美国梦,一个很应景的名字,我笑着对自己说。
老实说我并不是一个怀揣着美国梦的人,大抵是因为虽然有很多人在报怨中国的千疮百孔,但至少这里还是一方有生机的热土。抑或对于我而言,河南也属于远行之乡,如果按照以往坐慢速火车的时间计算,从上海到美国,其实就是再一次的从绍兴到郑州而已。只是这一次,跨过的不是钱塘江,而是太平洋,到达的不是黄河,而是密西西比河。
但地球的另一端,总有一些令我神往的东西,不是1刀一杯的星巴克,或许更是知识与未来。
关于教育,咖啡或许该泡着喝
2500年前,先贤孔子便主张“因材施教”,而在如今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之下,我们与这一教育原则似乎渐行渐远。“因材施教”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手段,其背后蕴含着深邃的人文关怀,关注每一个人的特点,给予每一个人追求幸福的权利,这应当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意。在美国时日不久,但对这一点却感触颇深。
在来美国之前,学校早早给我们发送了所有的课程安排及选课信息,包括授课内容的概况,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考试的形式等,并有专门负责选课的副院长给予我们全程的课程指导。选完课之后每个人拥有三周的试听时间,在这个期间,你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能力任意更换课程。在更换课程的时候主管教授会发送邮件给任课教师,让我们进行一对一的交谈,以便深入了解课程。
19世纪下半叶,时任哈佛法学院院长的兰德尔在法学教学领域开创了判例教学法,随后风靡普通法系国家。不同于民法法系的法学院,美国法学院的教材并不注重体系化地梳理概念、意义及发展历史等问题,取而代之的是纷繁复杂的案例。这对习惯了平日教材的我们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的法学教材(民法法系)直接给了我们磨好的咖啡粉,而美国的法学教材(普通法系)展现给我们的却是一杯泡好的咖啡,我们需要从那超过90%的水中品尝那些不足10%的咖啡粉。掺了很多水,却一点也不水,但我想大部分人或许和我一样,在中国已经干吃了好几年的咖啡粉。干吃自然也有好处,方便、快捷,能够迅速分辨雀巢和上岛的味道,但咀嚼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教授每天会通过助教用教学系统通知我们阅读的内容,每一次课大概是30页左右的案例,一到上课便会纠着同学不停地追问。从咖啡泡沫开始,再到杯中之水,直到最后引导我们辨别出杯中的咖啡粉。课下充分预习的同学可以在课堂上如鱼得水,而准备不充分的,只能被问得面红耳赤,挠头顿足。在这样一个竞争的环境之下,没有人敢不挑灯夜读,没有人敢思绪游离,因为我们谁也不知道,下一个等待考验的,会是正在喝咖啡的同桌,还是同桌的你。
关于教授,我喜欢“契约精神”与“美式幽默”
开学的第一堂课,教授和助教会把一个学期的课程安排发给我们,像一个契约,征求我们的意见,如果与学生之间达成合意,契约关系即告成立,也就意味着这一学期双方都要受到这份特殊契约的约束。“契约精神”源自古希腊,在长久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了自由、平等、救济等基本原则。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在漂洋过海来到美洲大陆之时,也将“契约精神”带到了这里,如今这早已在美国生根发芽,累累硕果,不仅成为美国民主政治的主流精神,也融入到了教育理念之中。
美国课堂的开放和自由处处展现着人文关怀,而这种关怀在我看来最集中的体现便是“美式幽默”。老实说,我喜欢“美式幽默”。而且,在我看来,这与“契约精神”也有不可割舍的关系。从海明威和马克吐温的文学作品开始,一直到《生活大爆炸》和美国的脱口秀节目,“美式幽默”带给我的感觉一直是睿智与自由。
在课堂上,有的教授会拿着啤酒,随性地坐在讲台桌上和你谈美国的司法体系,时而张开双臂拥抱你,时而闭眼沉思;有的教授为了博得学生一笑,会一整节课戴着假发,自嘲而娱乐,还提醒学生,你们为什么不拍照?也有疯狂的,连上六个小时的课,中间就吃点巧克力和咖啡;到了周末,教授们也会时不时的邀请你去家中做客,让你和他们的家人一起,没有高谈阔论,就是享受明州的阳光,以及手中的冰啤酒。Come on,man!
不得不提及的是考试。这边的考试都用笔记本电脑,写完了直接发送邮件到指定的邮箱即可,没有监考老师,也没有摄像头,还给你提供所有你需要的参考资料,包括信号100%的4G网络。就在第一周的考试中,助教拿着考题,分发给教室的每一位同学,没有宣布考场纪律,没有检查是否携带作弊材料,开口的第一句话是“你们可以在15:20完成考试么?”有意思的是,有同学提出要再多几秒,经过当场协商和“讨价还价”,考试的结束时间被最终确定为15:23分。这个插曲或许只是戏谑,但在我看来这种“美式幽默”和“契约精神”已经深入他们的骨髓和血液之中,而我,也慢慢享受着这样的方式。
(供稿人:方涧)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 ( 豫ICP备07041838号 ) |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Powered by 育博书店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