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1721

主题

0

好友

4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86629
性别
保密
帖子
2142
注册时间
2012-2-16

社区QQ达人 版主勋章 有头有脸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8-29 22:00: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权威推荐:郑州大学2023年考研内部权威资料【点击查看】
总部地址:郑州大学主校区育博书店
考研咨询热线:13633846090(同微信,请优先微信联系)
---------------------------------------------------------------------------------------
 对于前途,从进入大学校门开始,我们就从未停止过思考。新的学期又将开始了,大三的同学们面临抉择的时刻也快到了:考研、就业还是出国,该何去何从呢?对于打算考研的同学,下面这四道选择题是《求学考研》邀请专家精心为大家准备的。  No.1考研=必要吗?
  前途是未知的,充满了诱惑。每个人都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现在的选择是不是就是对的。所以我们总在做抉择的时候犹豫不决、心存怀疑,又在这种困惑中举棋不定。考研是否必要?NO,当然不是!
  不用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的古语,也不必引用“条条道路通罗马”的谚语,每个人有自己的长短处,其实考研并不适合每一个人。
  首先,考研不仅是考知识,更重要是考心态、考毅力。心态平和、专注、意志力强、甘于孤寂、有自信、定力强的人,相对于那些浮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挫败感强、耐不住寂寞的人更易取得成功。所以在决定是否考研前,先想想自己是否具备这些素质。
  其次,考研不是唯一出路,也不是最好出路。也许你会听到毕业的师兄师姐告诫你,“一定要考研,现在这个专业不好找工作,考研换个专业可能更有前途”,或者“就算考上研,又能怎样?毕业后还不一样找工作?而且多花两三年读书的时间还不如你好好在实践中积累能力和经验”。一千个人会告诉你一千个答案。
  我认为:学习能力强、学术兴趣浓厚、社会实践相对不足的人,可以考虑向学者、研究员发展;社会活动能力较强,希望尽早投入社会实践的人,可以考虑先找工作;学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都强的人,选择哪种都无所谓:若想继续深造,提升专业水平,可以考虑考研;若认为所学知识够用,则可以直接找工作。实际上成功者往往出身都是平凡的,只有当你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或者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学科的时候,才可以取得成功。
  出谋划策:
  旁人的意见只是参考,你所做的一切决定都应取决于你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了解得越多越深,对自己的把握和定位也就越准确。建议诸位花一周左右的时间好好反省思索,可以征询老师、家人、同学、朋友对你的看法和评价,多与他们聊天沟通,了解别人眼中的你。也可以适当做一些心理小测试,更准确地了解自己,以便作出一个不让自己后悔的决定。
  No.2考研为了谁?
  现在似乎流行一股“考研热”——虽然很多人并不知道为什么考研,也不知道考上研后的情况如何,但也随大流地加入了“考研大军”。这或许是迫于家庭的压力,或许是迫于感情的压力,或许是就业的压力,抑或兼而有之。
  为他人
  时下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学历上追求“高人一筹”,以此增加自己就业的砝码。与此同时,考研整个环节日益透明公开,扩招政策开始推出,学生在考研面前越来越平等了。追求理想、进行深造也好,摆脱旧学、重新开始也罢,考研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学校鼓励、家长支持,投入考研的人越来越多。
  不少学生是为了家长考研的。有些家长并不知道考研的确切情况,但看到邻里或朋友的孩子考上研,发展很好,产生攀比心理,也要求自己的孩子考研,追求高学历。学生尽管心里并不情愿,但还是顺从了家长的意见,这在男生家庭尤其普遍。
  不少学生是为了自己的男(女)朋友考研的。为了感情的稳定,为了减小双方在诸如学历、薪资、身份上的悬殊,以及缩短空间上的距离等等,一些情侣选择考研。
  不少学校对考研的学生大力支持,开设专门的考研教室,在学校请专门的老师进行辅导,并且为考上的学生提供奖学金。有了这种种便利和奖励的政策,不少学生也愿意考研了。
  为自己
  顾名思义,为自己,就是为自己将来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这个“称心如意”在每个人眼中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有些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就业平台,有些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自身素质、提高水平,有些是为了实现理想,还有些是为了体验一种感觉、一种经历,也有纯粹随大流而动,没有自己想法的。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将这种为自己考研的人分三类,功利考研型、非功利考研型和盲目考研型。
  功利考研型:考研目的明确——为了找一条更好的路。典型的回答是:“就业难”、“为了找一份好工作”;
  非功利考研型:考研由兴趣主导,态度比较轻松。典型的回答是:“想换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实现当初的梦想”、“权当大学的一种经历吧,考着试试”;
  盲目考研型:职业目标不够清晰,人云亦云。典型的回答:“还不知道以后做什么,看到很多同学在考,我也就先考吧”。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 ( 豫ICP备07041838号 ) |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Powered by 育博书店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