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1721

主题

0

好友

4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86629
性别
保密
帖子
2142
注册时间
2012-2-16

社区QQ达人 版主勋章 有头有脸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8-27 11:25: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权威推荐:郑州大学2023年考研内部权威资料【点击查看】
总部地址:郑州大学主校区育博书店
考研咨询热线:13633846090(同微信,请优先微信联系)
---------------------------------------------------------------------------------------
8月24日消息(记者陈振玺 实习记者梁丽君)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几年,学术造假事件屡屡见诸于媒体。往远了说,2010年知名企业家唐骏被举报其论文、学历,以及数项发明专利涉嫌造假;同年,学者朱学勤1992年的博士论文涉嫌抄袭。2013年到今年,中科院院士王正敏被学生王宇澄举报学术抄袭、科研剽窃,相关部门随后介入调查。  媒体和公众之所以对学术造假给予极大关注,大概是因为学术和科研代表着最先进最超前的知识,在部分层面影响着人类的未来,容不得半点弄虚作假。
  正因为如此,对于这种违背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的行为,舆论往往都表现出零容忍,强烈谴责严厉处罚。而最近,学术期刊也开始对“学术造假”痛下狠手了。
  8月17日,新闻传播类知名学术期刊《国际新闻界》罕见刊登了一则《关于于艳茹论文抄袭的公告》。公告称,北京大学[微博]历史学系博士生于艳茹,读博士期间于2013年7月于该刊发表的论文构成抄袭。
  学术期刊公开刊登抄袭公告,在国内实为罕见。公告一经曝光就在网上引发热议,多位学界知名人士在微博上公开呼吁严惩抄袭者。
  去年7月刊发的论文,为何一年之后才被发现和揭露是抄袭?对于这样的学术抄袭行为,当事的学术期刊又会如何处置?学术界又该怎样来防范论文造假行为呢?
  公告称,经《国际新闻界》编辑部仔细比对,于艳茹发表在该刊2013年第7期的论文《1775年法国大众新闻业的“投石党运动”》,大段翻译国外学者发表于1984年的论文,甚至直接采用外国论文引用的文献作为注释。
  《国际新闻界》编辑部认定,其抄袭性质较为恶劣。《国际新闻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微博]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
  陈力丹:这个抄袭几乎是全文抄袭,除了那个提要和结语是他的话,都是完全从那本书上抄的。
  公告附上了两篇论文全文,并用黄色标注了于艳茹具体抄袭的内容。记者仔细比对图片后发现,除了摘要和结语部分,于艳茹几乎全文“翻译”了国外的论文,多个段落甚至一字未改,原文照译。
  经多方证实,于艳茹是2008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就读博士学位,2013年7月毕业。2011年9月,她还作为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短期出国(境)研究项目”(第二批)资助对象,赴美国哈佛大学交流4个月。据媒体报道,于艳茹自北大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陈力丹在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说,在刊发论文之前,期刊编辑部并不了解于艳茹本人。
  陈力丹:不知道当事人,长什么样也不知道,我们不知道他背景,只知道他是北大的一个博士生,别的都不知道,你抄了就揭发,这有什么不对呀,就应该揭发。
  陈力丹教授说,这次能在期刊发表多个月后揭发学术抄袭行为,也是源于一个偶然。  陈力丹:有人像我们举报,也是个研究者吧,他在研究的时候,偶然发现了,说我们发稿的文章怎么跟书里一模一样,于是就跟我们说,我们专门请了一位外语比较好的人再核对一下,找到原著,拿原著和他已经发表的中文一对,一看就是抄的,没什么可说的,我们就开会决定了怎么办,就这事儿。  《国际新闻界》编辑部公开了对于艳茹的处理决定:5年内拒绝于艳茹的投稿,将其论文抄袭情况公告于刊物官网,并通报其相关单位。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 ( 豫ICP备07041838号 ) |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 Powered by 育博书店

回顶部